死對頭的愛情結晶:AMD銳龍、英特爾Intel合作版冥王峽谷NUC體驗

前言

大家都知道,在電腦硬件界,IntelAMD可以說是”死對頭“,在CPU市場經常上演互懟。但其實,這兩家曾經合作推出過CPU,Intel提供CPU,AMD提供核顯,包括i7-8809G、i7-8705G、i5-8305G三個型號。時至今日,i7-8809G依舊是所有CPU中核顯性能最強的。

最近沒顯卡,我們想了不少”奇技淫巧“幫大家配電腦,冥王峽谷能不能成為沒顯卡時代遊戲玩家的選擇?我買了一台,給大家做了以下測試。

購買渠道和價格

購買渠道:閑魚

空機3350元,自己買了一條鎧俠RC10 500G,379元;還有兩根英睿達的DDR4 3200MHz 8G內存,578元,總價4307元。

外觀圖賞

NUC是Intel推出的mini PC產品,體積小巧。冥王峽谷的體積比我想象中的小,就跟一個路由器差不多大小。它到底有多小呢?和小米10對比一下:

但是,如此mini的機身卻帶了一個230W的”板磚“適配器,大小接近機身:

儘管如此,但是由於機身厚度比較小,機身+電源還是可以輕鬆地裝入小米小背包:

接口是它的強項,兩側布滿了接口,有多達6個USB-A接口,3個USB-C接口(兩個雷電3接口),2個HDMI接口和2個mini-DP接口,還有兩個網線接口。這樣的接口數量,比起傳統台式機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拿到機器之後,首先就是拆機加內存,第一步要卸下頂蓋的六角螺絲:

然後拆下第二層的一顆十字螺絲,拔下燈光排線,就能看到內存和硬盤的位置了:有兩個M.2槽位和兩個內存槽,機身內部設計緊湊,沒有2.5寸的硬盤位。

加上我自己買的硬盤和內存,完畢!拆機難度很小,但是需要一把六角螺絲刀,可能很多人家裡都沒有,這一點要留意。

理論性能測試

配置一覽:

先來看看CPU性能:

i7-8809G的CPU並沒有採用同代i7 6核心12線程的設計,而只有4核心8線程,採用Intel 14nm製程,單核最高睿頻4.2GHz,全核最高睿頻3.9GHz。

CPU-Z跑分,i7-8809G略弱於同樣規格的i7-6700K。

R23單核心跑分,i7-8809G比R7 1700X稍強,不如i7-7700K。

R23多核跑分,i7-8809G和11代筆記本低壓CPU i7-1165G7差不多。如果只看CPU性能,i7-8809G弱於i3-10100,已經不如現在的輕薄筆記本,現在不到4000元能買到R5 4600U/R5 5500U的CPU,性能比它強不少。接下來看看核顯性能,i7-8809G搭載RX Vega M GH核顯,GPU識別如下:

1536個流處理器,搭載4GB HBM2顯存。Vega顯卡一組CU有64個sp,1536個流處理器就相當於24組CU,你可以把它稱為“Vega24”。這樣的規格,相當於現在R7 4750G的Vega8的足足三倍,還有單獨的4GB HBM2顯存。之前宣傳是性能和GTX1060 MaxQ接近,看看3DMark跑分吧。

Fire Strike跑分

Fire Strike Extreme跑分

Time Spy跑分和3DMark庫的數據比對(GPU分數)之後,結果如下:

Fire Strike跑分對比GTX1650Ti筆記本顯卡

Time Spy跑分對比GTX1650Ti筆記本顯卡Fire Strike是基於DX11的測試,RX Vega M GH性能和GTX1650Ti筆記本差不多,但是在DX12的Time Spy測試中被拉開了。現在DX12的單機大作越來越多,所以這對Vega M GH來說無疑是不利的。

理論性能小結

i7-8809G≈i7-1165G7+GTX1650Ti≈i3-10100+GTX1650

烤機測試

在14nm的年代,冥王峽谷這小玩意兒擁有相當於當時主流CPU+主流顯卡的性能,自然對它的散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烤機試試吧。室溫:25℃烤機:AIDA 64 FPU+FurMark 雙烤

烤機開始CPU溫度很快飆升到100℃左右,功耗62W;GPU溫度73℃,功耗44W。

烤機37分鐘後經過37分鐘的烤機測試,CPU和顯卡的溫度基本沒怎麼變化,功耗也是62W+44W。這東西不像筆記本有溫度牆和功耗牆,烤機不會降頻。CPU穩定在3.9GHz:

GPU穩定1190MHz:

功耗儀測出的整機功耗:

雙烤的時候,整機功耗高達183W,這也側面證明了一點,這顆CPU很難用在全能本或者輕薄本上。烤機的時候CPU溫度偏高,有可能是硅脂幹了,有時間買一條新硅脂換上再試試。噪音其實還好,個人覺得比遊戲本小,發熱主要集中在機子背後出風口,頂部完全不熱。

遊戲測試

GTX1060目前還是Steam平台佔比最高的顯卡,儘管面對像《荒野大鏢客2》《賽博朋克2077》這樣的最新大作已經力不從心,但是面對幾年前出品的單機和網遊,那可是手到擒來;而RX Vega M GH性能比GTX1060弱一些,定位在網遊+幾年前的單機遊戲更現實,所以我選取了幾個比較經典的單機遊戲進行測試。

GTA 5

GTA 5之所以廣受好評,除了本身出色的遊戲性之外,和優秀的優化分不開,低配置也能玩。

畫質設置把MSAA設置為X4,別的都拉到最高,高級圖像關。

平均幀數:61平均幀數穩定在60幀以上,走路的時候幀數可以接近70,開車的時候稍微低點。

巫師3

非常經典的RPG遊戲,除了絕佳的遊戲情節設計,畫質優化做得很不錯,不過對配置的要求就比GTA5高了不少,輕薄本沒法玩。

畫質設置默認“高”預設,和NVIDIA有關的選項全部關閉。

平均幀數:57《巫師3》的幀數和環境的複雜程度有關係,複雜程度越高幀數越低。實測幀數基本能在50-60幀之間,雖然沒能穩定60幀以上,但是肉眼觀感並不卡。

NBA 2K19

別問為什麼不買21,畫質毫無進步的東西勾不起的我的購買慾望。畫質需求來說,2K15-21都差不多(整整七代,畫質沒有多少進步也是醉了),玩2K21可以參考我這個19的幀數。

畫質設置全部最高

平均幀數:56遊戲內幀數基本在50-60之間,肉眼觀感也不卡。2K19穩定60幀以上是GTX1060、RX570這些卡的水平,Vega M GH顯然要差點。

怪物獵人-世界

別問為什麼不是冰原,問就是實在沒時間肝。“猛漢王”是卡普空出品的打怪遊戲,對配置要求可以說是這次測試的幾款遊戲中最高的,1080P畫質全開要GTX1660Super這種級別的卡才能hold得住。

畫質設置:中默認的“中”畫質設置

平均幀數:43平均幀數只有43幀,野外散步能維持在50幀左右,但是戰鬥的時候會迅速跌到40幀以下。由於有華麗的戰鬥畫面,所以這遊戲對顯卡要求並不低,肉眼可見不夠流暢,有一些卡。

驅動和信仰燈

所以愛會消失對嗎?給冥王峽谷安裝系統還是很順利的,但是在驅動上遇到了麻煩:支持RX Vega M GH的最新版驅動停留在了20年2月,AMD官網不僅不升級,而且不提供這個版本的舊驅動下載了,點開只有一個Release Note:

AMD官網提供的最老的驅動是2020年8月的,8月之前的都沒得下載了。而Intel官網也沒有存一份,而且當了一把“甩手掌柜”——也不能怪Intel,冥王峽谷已經上市快三年了,早就過了維護的時間,要不是實在沒顯卡,誰會考慮它呢?

電源鍵、指示燈、骷髏頭和眼睛的顏色都可以調,但是不支持多色呼吸,只能單色,或者設置根據CPU佔用率改變顏色。

總結:荒唐的年代一個不那麼荒唐的選擇

體驗下來,我覺得其實這個NUC性價比不高。

4300元價位,性能僅僅相當於i7-1165G7+GTX1650Ti,還不帶屏幕和鍵盤——一線品牌R5 4600H+GTX1650Ti的遊戲本也就5000元啊,有更好的CPU,顯卡在DX12中表現還更好。不過,在這個GTX1660Super都要4000塊錢,GTX1060二手卡都能賣2000塊錢的荒唐年代,這個選擇似乎也不算太糟糕。

Vega M GH性能儘管已經跟不上現在的大作,但是玩幾年前的單機,表現比Vega8好太多太多了,面對同價位一票核顯mini主機(包括3400G、4350G之類的DIY平台),冥王峽谷在遊戲性能上有壓倒性的優勢;CPU性能儘管連i3-10100都不如,但是應對日常辦公,問題也不大。

因此,假如你不願意買遊戲本,有一些單機大作需求,需要一台mini台式機,這台冥王峽谷,或許值得你考慮;除此之外,如果是日常辦公為主,我個人更建議選購CPU性能更強的mini主機,比如天逸510S銳龍、華碩PN51、Mac mini(M1)等。

i7-8809G/i7-8705G應該是史上唯一的Intel和AMD合作的產物,以後相信也不會有這樣的產品了——Zen+Navi不香嗎?XXLake+Xe不香嗎?在兩家大力發展核顯的今天,這樣的產品,大概率成為兩家合作的絕唱。


本文經“什麼值得買”社區作者@加內特25000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