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揭幕的卡塔爾世界盃上,球迷們除了能看到綠茵場上激烈的比賽盛況,在賽場周圍也隨處可見中國品牌的身影,其中包括蒙牛、海信和vivo等等。全球數據分析和諮詢公司Global Data公布的數據顯示,卡塔爾世界盃上中國企業合計贊助13.95億美元,超越美國的11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讚助商,而海信集團更是中國贊助商中唯一的家電企業。
自2016年海信集團成為法國歐洲杯贊助商後,它又接連贊助了俄羅斯世界盃和歐洲杯。而在今年的卡塔爾世界盃上,海信更是高調亮相。本屆世界盃首例進球時刻,場邊廣告牌恰好停留在“海信電視”上,與萬千球迷共同見證這一刻,也讓中國品牌讓全世界的觀眾所知曉。
(圖源:海信官方)
除了在世界盃賽場上有出彩表現,海信在今年的全球彩電市場同樣取得豐碩的戰果。據奧維睿沃(AVCRevo)最新監測數據,今年海信電視的全球累計銷量已經超越了LG,躍居全球第二的位置,未來彩電市場的格局可能要重新洗牌。
海信的成功並非運氣,也得靠實力
《全球電視品牌出貨量月度數據報告》顯示,今年全球彩電出貨量已出現連續8個月下滑,前三季度累計出貨量下降5.9%。而在這樣的逆境中,海信(包括東芝和Vidda品牌)全球出貨量卻同比增長了18%,達到1960萬台。並且,其銷量還首次超過LG成為全球第二,創下品牌歷史新高。
(圖源:AVCRevo)
在國內市場,海信電視的銷量實現連續14個月的正向增長,今年1~10月累計出貨量同比增長30%,累計銷售額的市場佔比達25.19%,比第二名領先了8%。在海外市場方面,海信電視也實現13%的同比增長,自今年3月份以來也實現連續8個月的正增長,可謂國內國外全面開花。
海信一直都是國內彩電市場的巨頭之一,銷量常年位居國內前三甲之列。不過,海信並不願止步於此,先是推出定位偏向年輕化,價格也具性價比的Vidda品牌。此舉除了讓更多產品能滲透到下沉市場外,也讓消費者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好的產品,幫助海信擴大了中低端市場的影響力。
(圖源:海信官方)
其次,海信在2018年宣布以7.5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東芝電視,這家日本老牌電視企業雖然業績不佳,但還是有較強的技術實力以及品牌影響力的。海信將其收入麾下,整合雙方的資源以及技術力量,也是迅速提升海信在電視行業的實力。並且,海信也將一些中國企業的發展理念和經驗帶給東芝,推動東芝在高端市場穩步發展,進而幫助海信在海外市場持續開疆拓土。
完成了低端和高端市場的雙線布局,海信也在持續擴充其產品線,相繼推出了OLED電視、Mini LED電視等新品,除了在顯示面板層面有新突破外,在芯片研發,畫質算法等軟硬件層面上也是持續升級。這所有的一切,才幫助海信在今日成功超過LG,來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不過,這只是暫時性的超越,海信領先的幅度並不大,LG還是有能力重新追上來的。所以,海信如果想穩住當前地位並拉大差距,還需要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上持續邁進,接下來的海信可能會走得更艱難。
(圖源:LG官方)
LG雖然在OLED高端電視市場有着絕對的霸主地位,但整體發展卻並不如意。今年全球經濟持續下行,加上俄烏局勢動蕩,導致歐洲彩電市場持續萎靡,LG這樣的國際品牌受到的打擊也是相當慘痛。今年5月份,就有消息稱LG顯示至少削減了10%~20%的液晶電視面板採購量,三星更是砍單30%~40%。即便LG還能在高端市場保持增長,但鋪量的中低端市場嚴重受創,銷量大幅下跌也是必然的。
海信的技術實力或許還追不上LG,但它背靠着中國這個全球第一的消費市場,並且通過贊助世界盃、收購東芝來持續擴大海外影響力。穩固基本盤並不斷擴張,發展優勢顯而易見。而LG的主戰場在歐美地區,持續不斷的疫情加上通貨膨脹,已徹底打亂LG的市場布局,銷量下跌可以說是必然結局。按照這樣的局勢發展,全球彩電市場的格局可能要重新洗牌了。
國產電視品牌有着更大發展優勢
你會發現,三星、索尼、LG它們真正強大的地方其實是在畫質方面,給消費者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畫質好,而中國電視品牌則更注重技術和功能創新。通過提升電視某方面硬件性能,再配合相應的軟件內容,將電視的功能細分化、場景化,以提升電視的使用體驗,進而覆蓋到某一部分特定的消費人群。如今的電視行業,單純比拼畫質色彩已遠遠不夠,也還需要注重功能體驗,以及如何滿足到消費者更多元化的需求。
(圖源:LG官方)
小雷認為,國產電視品牌與國際電視品牌相比有以下幾大優勢:第一點,那就是重創新、敢創新。近幾年,國內相繼湧現出很多新品類電視,如旋轉豎屏電視、音樂K歌電視、智慧屏和遊戲電視等,這都是國產品牌創新的表現。雖然,有些品類可能並非那麼受歡迎,市場反饋一般,但也不乏有像遊戲電視這種深受大家認可和喜愛的產品出現。
電視行業已經發展了數十年,但電視的形態和功能卻從未發現太大的變化。面對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以及消費者更為多樣化的需求,現在的電視的功能確實已經不夠用了,這也是近年來電視打開率持續下跌的原因。所以,電視行業必須進行大的升級改革,創新更是迫在眉睫。一味的提升畫質卻不提升體驗,電視終究還是會淪為擺設。中國企業顯然早已意識到這一點,才會在這幾年積極創新,雖然過程充滿坎坷,但都是在為以後積累經驗。
第二點,各種新顯示技術的出現,配合AI算法,不斷補足國產電視在畫質層面的短板。電視畫質固然很重要,但現在連千元級的電視都支持4K,大家的畫質真的都不差,完全能滿足大眾消費者的需求。LG等品牌確實在畫質實力上有所領先,但隨着OLED、Mini LED等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加上國產顯示行業的不斷發展進步,已經彌補過去國產電視畫質上的短板。同時,AI人工智能以及各種畫質增強算法的出現,也進一步提高國產電視的畫質表現,真的絲毫不遜色國際品牌,在高端市場有着極強的競爭力。
(圖源:海信官方)
第三點,國產品牌的背後是中國這樣一個龐大消費市場,有極強的發展潛力待挖掘。雖然國內彩電市場已趨於飽和,但我國人口基數大,即便只是少部分人有換新的需求,也能給國產品牌帶來不少的銷量,基本盤是非常穩固的。即便海外市場發展不夠景氣,在國內仍舊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前提依舊是產品要有足夠的吸引力,才有人願意為其買單。
國產電視企業雖然優勢明顯,但還是需要繼續強化自身的實力,在創新道路上不斷探索。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LG這樣在國際市場稱霸許久的品牌,其恢復力也是非常快的,指不定哪天銷量又重新起飛了。所以,國產品牌應該努力發揮自身的優勢,並不斷提高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才能讓我們在國際市場發展更快,走的更遠。或許再過幾年,全球前三的排名又將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