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華為被美斷供事件以及歐菲光被踢出蘋果供應鏈事件的共同影響下,國內科技企業也加快了“去美化”進程,且開始構建純國產供應鏈。在華為Mate50系列發布後,有機構對華為Mate50進行了拆解,從報告數據來看,華為Mate50的國產化率達到了72%。
當然,72%的國產化率在計算方法上是值得考究的,但不可否認,國產手機的國產化率正在穩步上漲,但遺憾的是,在核心零部件比如芯片、CMOS以及存儲等方面,國內手機廠商對美韓日企的依賴度比較高。
作為華為的主要競爭對手,iPhone14系列發布後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尤其是在蘋果爆出有意使用長江存儲的芯片後,iPhone14系列的“國產化率”問題也引起了外媒的關注。到底iPhone14系列使用了多少國產零部件呢?
國外調研機構Fomalhaut Tehno Solutlons發布了一份iPhone14 Pro Max的詳細拆解報告,從成本來看,iPhone14 Pro Max是蘋果手機史上“之最”,其中,A16芯片的價格相較於A15芯片,就提升了2.4倍之所,總成本達到了501美元。
而根據報告顯示,iPhone14 Pro Max的“國產化率”達到了32.4%,儘管蘋果供應鏈有超過50%都在中國,但iPhone手機大部分的核心元器件依然使用美本土元器件,很顯然,iPhone14系列還是很謹慎的,更偏向於使用自己的元器件。其中,中國大陸元器件佔比僅僅只有3.8%。和iPhone13系列相比,中國大陸元器件使用佔比出現了下滑,美元器件使用佔比則提升了近10%。
由此可見,華為等國內手機廠商正在加快“去美化”,而蘋果也正在加快“去中化”。全球智能手機巨頭企業們都已經意識到了“獨立自主”的重要性,即使強大如蘋果公司,庫克也不敢掉以輕心,還是要堅持“國產化”的策略。
對於蘋果而言,使用美本土供應商其實是更貴的,但為了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蘋果必須要這樣做。雖然蘋果是一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業,所以蘋果的每一步改變都是有意義的。從長遠來看,iPhone手機提升美本土元器件的使用率,就是大勢所趨,利大於弊。
那麼,可能有些網友會擔心,國內供應鏈企業會像歐菲光一樣被拋棄嗎?很肯定的答案,不會!任何企業都不可能擺脫全球供應鏈,蘋果也是如此。我們所說的“去美化”,也是指在關鍵或者核心部件方面,而在可以選擇,有替代項的元器件選擇上,還是要看性價比,而國產供應鏈企業的性價比肯定是“之最”的存在。
國產供應鏈的表現並不差,且未來會越來越強。以華為Mate50來說,屏幕面板是京東方供應的,崑崙玻璃是鑫景特種玻璃供應的,射頻天線是信維通訊供應的,濾波器是麥捷科技供應的,陶瓷蓋板是三環集團供應的,光學鏡頭是聯創電子供應的,鋰電池是欣旺達供應的,攝像模組是歐菲光供應的,光學鏡頭是舜宇光學供應的。有華為“撐腰”,國產供應鏈差不了!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