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響界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之下,往往是越小的東西越難做。正所謂“螺螄殼裡做道場”,如何在方寸之間做出有實際意義、有決定性作用的“騰挪”來,可是得費上不少心思。說到這裡,音響線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單從設計和用料來說,與播放機、放大器、揚聲器傳統音響三件套比起來,線材真的相對簡單不少,無非就是導體、屏蔽層、護套、絕緣層、連接頭這幾個大的元素,甚至發燒友自己到坊間買些材料也可以DIY一條線材出來。不過,線材要真正達到Hi-End級別的頂尖聲音表現,其中的道道就多了,而且各大Hi-End廠家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有各自的“獨門絕技”:有的是在導體的用料純度、製造工藝、外塗層上下功夫,有的是鑽研導體和護套之間的空氣層對聲音影響,還有的是潛心挖掘屏蔽層、絕緣層對於電磁干擾的隔絕能力……
而今天試用的這款電源線,其生產廠家卻是另闢蹊徑,專註於“導體繞組”,而且還為自己打開了一片廣闊天地,成為了業界中的佼佼者。這,便是來自美國猶他州的著名線材品牌Kimber Kable。
40年的線材“老資格”
Kimber Kable品牌稱得上是線材界乃至音響界的“老資格”,它創立於1979年,距今也有超過40年的歷史。這一品牌的名字來自於創始人Ray Kimber,他在創立品牌之前的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就職於洛杉磯的一家聲光器材公司。當時正是大型迪斯科舞廳紅遍美國之時,他就職的這家聲光器材公司生意也不錯。
一般來講,燈光器材與音響器材都是隔開一定距離安裝,以免相互產生影響,特別是燈光開啟後會產生電磁干擾,造成音響器材音質下降。而在擁擠的迪斯科舞廳中卻沒有這樣寬敞的條件,燈光器材和音響器材都是緊貼着安裝,所以訊號線、揚聲器線就形成了“天線效應”,將燈光器材產生的干擾引入到了揚聲器中,放大出來形成了噪音。於是,技術人員又嘗試把較長的訊號線和揚聲器線穿到鋼管裡面,這樣確實解決了導入噪聲的問題,但是又產生了鋼管與線材的磁場相互感應的干擾,同樣影響了聲音的保真度。
獨特的導體繞組理論
面對這一實際應用中產生的問題,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實驗之後,Ray Kimber認為將揚聲器的導體材料進行分組,不同的導體分組以相反的方向進行繞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降低線材的磁場感應,同時也不會引入外界的噪聲。實踐證明,Ray Kimber的想法是正確的,對音質也有明顯的提升。有了這樣初步的成功之後,Ray Kimber進一步明確了研究線材設計的方向。經過長時間的研究開發之後,Ray Kimber完善了他的VariStrand幾何編織導體繞組理論,成為自家的絕活,並且正式創立Kimber Kable品牌開始對外銷售。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想:簡單改變一下導體的繞組方向就能提升音質,經過實際驗證了嗎?這是不是有點像是玄學?然而,Ray Kimber可不是音響界所謂的“玄學家”,他研發出來的每一款線材,都經過了嚴格的AB對比盲聽測試,確保聲音比市場上的同級產品更佳才會推向市場。同時,多年以來,Ray Kimber一直堅持測試各種各樣用作線材導體的金屬材料、各種各樣的線材生產工藝、各種各樣的導體繞組直徑、各種各樣的絕緣材料,甚至是各種各樣的絕緣材料粘接方式,力爭通過各個環節來實現最終的最優解——最平衡、最自然、最真實、最透明的聲音。正是因為這種認真到每個細節、持之以恆不斷改進的精神,讓Kimber Kable品牌成為了Hi-End線材領域的傑出之作,40多年以來一直是業界領導者之一,不僅引來諸多追隨者,也贏得了全球範圍內用家的讚譽。
外觀樸素,精工細作
目前,Kimber Kable品牌專註於線材產品,旗下產品種類齊全,涵蓋了揚聲器線、模擬/數字訊號線、唱臂訊號線、電源線、耳機線、跳線等7個大類。在現產的電源線中,分為三大系列:頂級的Summit系列、中端的Ascent系列和入門的Base系列,每個系列之中又有兩款型號,分別是線徑較粗的PK10和線徑較細的PK14,“10”代表的是AWG10規格,“14”代表的是AWG14規格,用家可根據自己需要選擇用來搭配放大器或是訊號源器材。
此次試用的是PK10 Base電源線,外觀通體黑色,顯得相當低調。不過仔細看來,線材的整體做工相當精緻,光滑流暢的Wattgate品牌連接頭,黃銅金屬觸片。既然是AWG10規格,這條電源線的導體線徑自然也不細——純銅導體橫截圖積達到了5.26mm²,整個線材的總直徑達到了15.88mm。
廠家公布的橫截面圖顯示,PK10 Base電源線的導體部分由3組純銅線束組成,每一組線束又由21根銅芯組成,3組線束呈“品字形”排列,分別包裹絕緣層,以螺旋形纏繞形成電源線的內芯。接下來,由內向外分別是屏蔽層、護套和最外面的耐磨層。這樣的線材結構雖然簡單,但是憑着Kimber Kable品牌獨特的繞組工藝和調校本領,也能夠實現純凈無染的音質和強大有效的電流傳輸能力,廠家聲稱PK10 Base電源線可支持輸出功率超過200W的放大器產品或是電視機。
空氣感、紮實度全面提升
那麼,這根電源線是否能像廠家所自稱的那樣,提供足夠的電流傳輸能力呢?現場我通過與同系列的PK14 Base電源線進行比較。
在接下來約一周的聽音過程,在PK10 Base電源線加入之後,整個系統的聲音慢慢發生着改變,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音場更為純凈、空氣感更為豐富,同時整體音色更為堅定而有力。例如,在播放什洛莫•敏茨演奏的《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時,琴音在空間中奏響之後的殘響明顯更為豐富,延綿不絕,現場感和空間感都有一種空靈飄逸的暢快感,我認為這是這根電源線所帶來的最大進步。可以充分再現出放大器乾淨而純粹的聲底,小提琴聲明亮清澈又有着十足的光澤,充足的密度和豐富的空氣質地帶來了難得的高貴感。此外,這根電源線由於導體截面更大,PK10 Base在速度感和空氣感的聽感上都有優勝之處。
而在播放大規模的交響樂時,PK10 Base電源線的表現也相當讓人滿意。例如播放《卡拉揚之聲》這套唱片時,整體音場透明輕快,同時又帶有一種穩重和黑暗的氛圍,音像凝聚的能力大幅提升,背景的深暗感更是使得音符的鮮明度、立體感大大增加。而在整體聲音的厚度和紮實度方面,PK10 Base比PK14 Base有可聞的提升。聽聽大提琴的拉奏,就可以感覺到這種下沉而又有彈性的力量還原。琴弦聲定位在整個頻段的中下部,絲毫沒有漂浮模糊之感,同時,琴弦摩擦引起的空氣振動彷彿也可以用皮膚感受到,現場感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