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極簡版防疫“新十條”來了

12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有哪些變化,一起看——

01. 風險區域劃分

按樓棟、單元、樓層、住戶劃定高風險區,不得隨意擴大到小區、社區和街道(鄉鎮)等區域。

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

不能隨意採取“靜默”管理。

落實高風險區“快封快解”。連續5天沒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補充說明:各地在疫情處置過程中,應快速管控密切接觸者,無社區傳播風險情況下可不劃定高風險區。

02. 核酸檢測

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減少頻次。

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和高風險區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核酸檢測,其他人員願檢盡檢。

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

重要機關、大型企業及一些特定場所可由屬地自行確定防控措施。

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

★ 補充說明:

Q:哪些屬於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和高風險區人員?

A:《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解讀問答中明確:對與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集中隔離場所工作人員、定點醫療機構和普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醫務人員,及商場超市、快遞、外賣等從業環境人員密集、接觸人員頻繁、流動性強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開展核酸檢測。

Q:就醫是否有核酸要求?

A:《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解讀問答中明確:醫療機構內就診人群複雜、人流量大、空間密閉,一旦傳染源引入,易造成疫情傳播和院內感染髮生,影響醫療機構正常運轉和群眾正常就醫。因此,進入醫療機構就診時需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但醫療機構不得以沒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推諉、拒診急危重症患者。

03. 隔離

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

居家隔離期間加強健康監測,隔離第6、7天連續2次核酸檢測Ct值≥35解除隔離,病情加重的及時轉定點醫院治療。

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採取5天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第5天核酸檢測陰性後解除隔離。

★ 補充說明:

《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解讀問答中明確: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明顯減弱,經臨床觀察,感染後大多為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無需特殊治療。

04. 購葯

各地藥店要正常運營,不得隨意關停。

不得限制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

此外,《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解讀問答中明確:做好常規藥品供應儲備,尤其是有基礎性疾病患者相關藥品儲備。

05. 老年人疫苗接種

各地要堅持應接盡接原則,聚焦提高60-79歲人群接種率、加快提升80歲及以上人群接種率,作出專項安排。

通過設立老年人綠色通道、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車等措施,優化接種服務。

要逐級開展接種禁忌判定的培訓,指導醫務人員科學判定接種禁忌。

細化科普宣傳,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動員老年人接種,各地可採取激勵措施,調動老年人接種疫苗的積極性。

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摸清轄區內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推進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補充說明

Q:在加快老年人接種方面是如何安排的?

A:採取設立老年人綠色通道、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車等措施,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門接種服務,優化各項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種“最後一百米”,最大限度為老年人提供便利。

06. 社會運轉

非高風險區不得限制人員流動,不得停工、停產、停業。

將醫務人員、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電氣暖等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社會正常運轉人員納入“白名單”管理。

07. 醫療

嚴禁以各種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單元門、小區門,確保群眾看病就醫、緊急避險等外出渠道通暢。

推動建立社區與專門醫療機構的對接機制,為獨居老人、未成年人、孕產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醫便利。

強化對封控人員、患者和一線工作人員等的關心關愛和心理疏導。

08. 校園

沒有疫情的學校要開展正常的線下教學活動。

校園內超市、食堂、體育場館、圖書館等要正常開放。

有疫情的學校要精準劃定風險區域,風險區域外仍要保證正常的教學、生活等秩序。

此外,前述內容中提到,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要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

↓↓↓

一圖讀懂疫情防控措施有了新變化

來源:中國政府網 中國新聞網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