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爻變圖
易經的一個卦有六個爻構成,爻分陰陽,爻位發生變化,就會形成一個新的卦,這就叫爻變。繫辭講,爻者,言乎變着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就是通過陰陽爻變來演繹大道的,道就是無,用數字表示就是零,道生一,這個一用卦象來表示就是乾,一生二,二就是陰陽,卦象就是乾坤。二生三,三就是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三生萬物,一個卦包羅萬象,演繹一切的人事物。所謂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大道就是通過爻位的變化來演繹的。
易經三畫成卦,六畫始有爻。易經的卦象又叫六爻卦,它是由八經卦複合而成。共計八八六十四卦。搖出來的卦叫原卦,如果有動爻,它會形成一個新的卦,這個新的卦叫之卦,或者叫變卦。變卦就是變化,原來的卦發生變化了,好比咱們平時說的,你又變卦了,意思是心思不定,總是變來變去。我們看上面的圖,搖出來的卦好比是乾卦,那麼初爻是動爻,那麼就會變成一個新的卦姤卦,乾卦就叫原卦,姤卦就叫變卦。
搖出來的卦可能有動爻,也可能沒有動爻,也可能是一個動爻,也可能六爻全動。如果一個原卦的六爻全動,那麼形成的變化就叫錯卦,也叫旁通卦,也叫兌卦。比方我們上面圖中乾卦的六個爻都動,形成一個新的卦坤卦,乾坤兩卦就互為錯卦,互為旁通卦,互為對卦。也叫互為伏象。乾卦下面伏藏者一個坤卦,坤卦下面伏藏者一個乾卦,就好比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的爸爸,就要想到孩子的媽媽,這是一個道理。
如果原卦代表過去或者是現在,那麼變卦就是代表事物的最終結果,那麼從現在到最終變卦的過程,易經就用互卦來表示。互卦反映的是事物的演變過程,互卦就是六爻卦的中間四個爻的組合,六爻卦的二三四爻構成一個新的八經卦作為下卦,三四五爻構成一個新的八經卦卦作為上卦,這樣就形成一個新的複合卦就叫互卦,我們看上面圖中,原卦是謙卦,那麼互卦就是解卦。是對變卦過程的具體體現。繫辭講,辨是與非,也得中爻不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再看卦象的時候,中四爻至為關鍵。
一個六爻卦,我們即可以正着看,我可以倒過來看,正着看是一個卦象,倒過來看就是另外一個卦象了,我們把一個卦放到桌子上,我們從這面看是一個卦象,那麼我們到桌子的對面看,就是另一個卦象了,我們看上面的圖中,我們正面看是剝卦,我們反過來看就是復卦,剝卦窮上返下就是復卦。易經這叫綜卦。也就是顛倒的卦象。有個詞叫錯綜複雜就是來源於易經。
易經還把六十四卦按照八經卦分為八個宮,每個宮八個卦。我們上面圖中是乾宮的八卦。其餘的坤,震,坎,艮,巽,離,兌七個卦宮,都有相對應的八個卦,這是八宮卦的概念,它也是根據爻位的陰陽變化來劃分的。
以上這些都是爻變的一些基礎知識,是我們學習易經必須要掌握的,並且要會靈活的運用,學習易經要一板一眼的學,用易經要懂得靈活,學進去能走出來。死腦筋,一根筋,是學不好易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