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格力電器近期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戰略調整,董明珠在2025年3月12日接受四川觀察專訪時明確回應了造車進展,並闡釋了背後的戰略邏輯。
董明珠表示,格力不會涉足家用小轎車領域,而是將資源集中在環衛車、重型卡車、公交車等工程車賽道。她強調這一選擇是“戰略聚焦而非放棄”,並稱:“當市場需要電動車時,我們完全有能力滿足需求”。這一決策基於對市場需求和技術優勢的綜合考量。
董明珠多次提到,格力造車的核心邏輯是從主業技術向外衍生。
例如格力在暖通空調領域的技術積累(如溫控、能效管理)可直接應用於新能源工程車的電池熱管理系統。格力已向全球出口儲能設備,新能源技術實力得到國際驗證,為其工程車電動化提供了技術背書。
工程車市場對新能源技術的規模化應用更成熟,且與格力現有工業製造能力(如工業機器人、儲能設備)協同性更高。而格力此舉,避開競爭激烈的家用車紅海市場,選擇技術門檻更高、政策支持更明確的細分領域。
2024年10月,格力通過成立上海格力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加碼造車賽道。由格力旗下珠海格力智能裝備公司與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公司共同持股,註冊資本2000萬元人民幣。涵蓋汽車零部件研發、工業機器人製造等,顯示其以核心零部件切入,逐步構建整車製造能力的路徑。
儘管格力在工程車領域已鋪開賽道,但董明珠並未迴避潛在挑戰。跨領域整合空調技術、儲能系統和工業機器人,需突破不同產業的技術壁壘。
董明珠總結道:“企業的戰略方向必須清晰,即使未來有接班人,也要確保對責任的充分認知”。這一表態既是對造車業務的信心,也隱含了格力在新能源轉型中的長期布局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