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再提IPO,資本有時也會看走眼?

新車年度銷量位列自主車企前五,但卻未上市,說的就是奇瑞汽車

日前,奇瑞相關負責人表示,奇瑞汽車在2025年會上市,對方對於是否再衝擊港股並未給予置評。

而據經濟觀察網的報道,奇瑞控股近期獲得一筆股權融資天眼查顯示,此次股權融資的投資方為青島城投集團IDG資本、火眼投資。至於是否為奇瑞汽車IPO鋪路,奇瑞方面也未回應。

正因如此,奇瑞汽車上市的話題再次登上熱搜,引發一眾討論。

01 屢敗屢戰,為IPO堅持20年

自從2004年首次嘗試上市未果之後,到今天已經過去20年,奇瑞汽車從來沒有放棄過上市的努力,只因種種原因折戟沉沙。

從公開的信息來看,奇瑞汽車在此期間的上市計劃經歷了各種困難,諸如資金缺口、金融危機、業績虧損等諸多挑戰,可謂波折不斷,導致其上市計劃一敗再敗,但奇瑞也不言放棄。

這一次IPO,也可以說奇瑞準備已久!

早在2022年的瑤光戰略發布會上,尹同躍就宣布過奇瑞要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去年9月尹同躍又再次強調了同樣的事情,在不同時間點都“希望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計劃”,這是不是意味着這次成功的概率很大呢?

(圖片源自網絡)

(圖片源自網絡)

其實在2020年時,尹同躍就曾表示奇瑞在資本運作方面實踐的經驗不多,原因是過去一直埋頭做技術創新。

經歷了那麼多次失敗,從“2025年之前完成IPO”到“奇瑞汽車會在2025年上市”,這次奇瑞明顯在做更精心的準備。

02 上市的雙刃劍,奇瑞能把握好么?

奇瑞上市之路之所以如此坎坷,除了過程繁瑣且細節繁多之外,各種準備、規劃也非常多,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失敗。

還很重要的一點是,資本本身是逐利的,圖快速回報。之所以很多新能源車企能快速獲得資本青睞、實現快速上市,是因為相對燃油車來講,新能源、智能化是汽車行業的朝陽產業、處於上升期,自然能讓資本有更大的興趣。

比如蔚來、理想、小鵬等均已上市,並且在盈利前就完成了,甚至極氪汽車都已經敲鐘,而諸如賽力斯比亞迪更堪稱汽車板塊的風向標。

如果說此前奇瑞在新能源領域表現孱弱,那麼2024年的奇瑞汽車新能源銷量已經進入自主車企前五,給足了吸引資本的理由,其在智能化方面也正在全面發力。

更不用說奇瑞汽車還搭上了華為的便車,雙方合作的智界如同新能源領域的新星冉冉升起。

每次上市計劃擱淺的原因不一,而一旦成功其帶來的好處卻是多樣的。有分析認為,奇瑞此次IPO能募集到的資金有望達到10億美元甚至更多。

尹同躍自己也曾提到:登陸資本市場既有利於奇瑞建立長期資本補充通道,又有利於激活奇瑞股權激勵機制。

更重要的是,這個融資渠道的成本更低、可靠性也比較高,以減輕沉重的利息負擔,支持奇瑞在技術研發、產能擴張、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發展。

當然,上市弊端也顯而易見,奇瑞必然自有衡量,用好這把雙刃劍。

03 消費市場已爆,靜待資本市場開門

資本的力量很強大,但資本有時候也會看走眼!

結合奇瑞汽車近幾年的技術、產品以及市場表現來看,大幅度的穩步增長是主旋律。新能源以及對外出口尤其出色,品牌矩陣也逐步建立起來了。

從公開信息來看,2024年,奇瑞汽車全年銷售新車首次突破260萬輛,同比增長38.4%,年出口超114萬輛,同比增長21.4%,再次拿下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而新能源車的銷量達58萬輛,同比增長232.7%,增速在主流大廠中居首位。

而在2020年,其年銷量才73萬輛,當時的新能源與出口分別為4.3萬輛、11.4萬輛。

也就四、五年的時間,其整體銷售體量已經翻了三倍不止,期間每年同比增長不低於28%,最高則是2023年出現了52.6%的增幅,新能源每年翻番增長,與出口一起成為拉動其整體銷量增長的兩架馬車。

品牌端則構建了奇瑞、星途、捷途、iCAR、智界等五大品牌矩陣,建立起了比較嚴密的體系,汽車板塊成為奇瑞控股最重要的資產。

此前,奇瑞宣稱在2025年將把經營質量放在首位,要保持超越行業增速的發展節奏,其目標是銷量增長率再超行業10-20個百分點。

可以說信心爆棚,也可以被認為是在以經營質量助力完成IPO。作為“自主五強”之一,奇瑞不會讓自己成為資本市場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