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交通網越織越密 打造互聯互通的世界級灣區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重大國家戰略。自2018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推進,推進兩岸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不斷湧現,大灣區的這張綜合立體交通網也在越織越密。

浩瀚珠江口,潮湧大灣區。如今,一座座跨海跨江通道,橫亘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不同角落,加速着這裡發展的步伐。深中通道通車前,廣東5座萬億城市中,深圳、東莞、惠州三個城市在珠江口東岸。而在珠江口西岸,則僅有佛山入圍。擺在大灣區面前的,是因珠江而分割的“東強西弱”。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再加上港珠澳大橋、虎門大橋,建設中的獅子洋通道等等,共同形成大灣區跨江跨海通道群,連成珠江口“黃金內灣”a字形的交通網絡骨架,東西兩岸要素流通更加便捷。 

江上橋橋相望,空中航線繁忙。如今,“航線上的大灣區”通達全球。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三期擴建工程計劃於2025年建成,預計旅客吞吐能力將達1.4億人次、貨郵吞吐能力600萬噸;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項目今年將投入運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加速推進。預計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擁有7座運輸機場、17條跑道,旅客吞吐量達4.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2000萬噸。 

軌道上的大灣區也不斷跑出加速度。就在6月15日,香港往來京滬的動卧列車實現夕發朝至。廣深港高鐵,廣汕高速鐵路和汕汕高速鐵路汕尾至汕頭南段相繼建成通車。隨着大灣區廣佛南環、佛莞城際正式開通運營,並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首尾相連,一條條線路像一隻只鋼鐵臂膀將大灣區的城市群緊密聯通。從廣州番禺出發可30分鐘直通佛山、東莞,60分鐘抵達肇慶、惠州。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加速形成。 

再放眼海上,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億噸大港共同連成繁忙的海岸線,世界級港口群正加速形成。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用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出了佔全國1/9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正在這一個個超級工程之上,加快流動,越織越密的立體交通網,正見證着一個世界級灣區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