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星紀元ET,不到19萬起,軸距3米,兩套動力可選,家用挺香

一套複雜的定名方式,把星紀元ET正式帶入到了中大型SUV市場,星途這帶來了的高端新能源SUV是讓不少消費者感到迷惑,從增程版的Plus、Pro、Pro+,到純電版的Pro、Pro城市智駕版、Max、Ultra,它雖然覆蓋了18.98-31.98萬元的價格區間,但過多的選項到底該怎麼抉擇呢?

先從外觀來看吧,星紀元ET帶來了不錯的封閉前臉,從LED日間行車光帶開始,車頭在縱面上形成了多個橫向層次,而兩端還布局了帶遠近光燈的多邊形倒流結構,它會在日行燈與前保險杠之間形成一個下沉式結構區間,視覺上會顯得更飽滿。

側身可以看到,星紀元ET的車身其實是比較平直的,4955/1975/1698mm的長寬高中拉伸出了3000mm的長軸距,平直的車頂配合帶有防剮蹭條的黑色側裙,車輛在視覺上會有一種MPV的感覺,但D柱大角度的掀背又會讓其不至於太傳統。

同時,在車輛的掀背當中,我們還找到了在後風擋上實現全包圍的擾流尾翼,黑黑的塗裝與下方的寬幅運動包圍相呼應,讓車尾看上去更扁。而且與車頭一樣,它的貫穿式尾燈與尾門上的凹陷,也會成為車輛優化視覺層次的關鍵。

再從內飾中來看,帶數顯的方向盤、集成的電子懷擋、懸浮布局的10.25英寸數字儀錶與15.6英寸2.5K屏,這幾個主要控件佔據了中控台,而後者與車輛頭尾的設計一樣,就是通過貫穿結構進行裝飾而沒有多餘的複雜處置,極簡的智能座艙跟新勢力的風格無異,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從中控台到門板、從扶手到扶手箱,再到方向盤與座椅,常觸的區域幾乎都是軟包,而後兩者除了增程版Plus車型之外全是真皮,檔次也是夠高端的。

舒適便捷上,增程版Plus車型標配了前排座椅電動可調,並布局了256色氛圍燈、雙溫區空調、固定全景天窗以及全車隔音玻璃來優化綜合乘坐,而感應式電動尾門、50W無線充電板以及感應雨刷會用以改善便捷性;而Pro車型開始則會有前面提到的全真皮座椅,並覆蓋主駕駛頭枕揚聲器、副駕駛腿托、雙排電動調節功能,前排還會提供加熱/通風功能,並實現23揚環繞音響。但需要說明的是,增程版Pro就會獲得前排按摩與後排加熱,但純電版Pro車型卻只有副駕駛與前排加熱,這些細節上的配置差異是需要在入手前分清楚的。

智能方面,車輛全系都通過智能座艙實現了CarPlay/HiCar手機互聯、四區域智能語音交互,並支持人臉識別與海量應用程序拓展;而智駕方面,除增程版Plus車型外,其餘車型均通過更多感應硬件實現了標準化的高階智駕,可完成記憶泊車、高速NEP領航等高階駕駛功能,而只有純電版Pro城市智駕版及以上車型才會通過布局126線激光雷達把NEP領航輔助擴展到城區之內。

動力方面,增程版全系都通過1.5T四缸增程器+後置電動機+磷酸鐵鋰電池組,獲得195kW/324N·m的系統綜合功率/系統綜合扭矩,能在7.8秒內破百、實現200km的CLTC純電續航以及長達1518km的CLTC綜合續航,並通過400V高壓平台實現0.47小時30-80%快充;而純電版則提供了後置單電機與雙電機四驅,並匹配77kWh磷酸鐵鋰電池或100kWh三元鋰電池,後置電動機能提供230kW/425N·m的動力參數,雙電機能提供353kW/663N·m或413kW/691N·m的動力參數,全系可實現3.8-6.6秒的零百加速性能與540-760km的CLTC純電續航,在實現全域800V平台後,其能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400km,77kWh電池30-80%快充僅需9分鐘。

底盤方面,星紀元ET搭載了前雙叉臂+後五連桿式獨立懸架組合,綜合規格還是比較高的,除了本身的大量鋁合金材質外,增程版與純電版分別的頂配車型還可獲得CDC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空氣懸架組合,讓車輛的綜合控制與舒適性更進一步。

寫在最後

星紀元ET以雙動力布局殺入市場,雖說定名方式與配置車型複雜了些,但除了增程版Plus車型之外,其餘車型是都實現了足夠高端豪華的配置規格,並把智能座艙、高階智駕的門檻降得足夠低。更重要的是,它增程版的超長續航、純電版的全域800V,會把消費者最看中的三電錶現拉升到高水平,有了這關鍵特長,星紀元ET是有機會脫穎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