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品牌都要用華為智駕方案了,國產車企還在擔心失去靈魂?

近日有確切消息稱,豐田本田日產三大日系品牌之一,將會和華為合作,旗下車型將會搭載華為的智駕技術,而業界猜測,很大可能是豐田,因為九代凱美瑞已經用上了華為的智能座艙。

日系品牌加上華為的智駕技術,將會帶來什麼化學反應?目前還不好猜測,但是日系新能源車型將會補足最大短板,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電池電機電控這些技術,都是採購的供應商的方案,只要採購一個供應商差距不會太大,合資新能源車型被認為落後,主要是智能化方面的落後,包括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

想想看,當豐田純電車型,用上寧德時代的電池,華為的電機,比亞迪的電控和華為的智駕系統,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產品力。如果定一個競爭力比較高的價格,那麼豐田的純電車型,真的有可能成為熱銷車型。

和日系品牌打算採用華為智駕技術不同的是,國內某些廠商卻依然對華為抱有戒心和懷疑,最經典的就是上汽的靈魂論。

2021年6月30日,在上汽集團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提問,上汽是否會考慮在自動駕駛方面與華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對此,上汽董事長陳虹表示,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同時,陳虹強調上汽不會採取任何人提供的整體解決方案,最多是合作的方案。

但是在此後不久,上汽就宣告公司與Mobileye達成協議,雙方制定智能駕駛技術聯合開發計劃。2023年,上汽集團將推出搭載第一代智能駕駛中央控制器的智能駕駛汽車。

除此之外,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也曾經在公開場合炮轟華為。他表示,“可能不僅僅是電池,華為也是大牌的供應商,它的價格比較高,也不受控,我們想跟華為合作,會發覺基本上沒有議價能力”。不過除了吐槽之外,肖勇也承認了華為的東西“實事求是的說非常好”,但廣汽沒辦法接受。

這種與華為合作就是丟失靈魂的言論,成為了一個段子,直至今日都被很多業內人士拿來調侃,主要是因為現在問界的銷量上來了。華為的智駕技術,已經表現出了明顯的領先優勢,絕對是業內第一梯隊的智駕方案。

其實以當時的視角來看,上汽那時候的銷量可不低,國內出貨量穩定在三百萬以上,說出這樣的言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放在2024年來看,智能駕駛已經成為高端新能源車型競爭的主要賽場,上汽哪怕再家大業大,也得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方案來才行,如果英特爾能夠提供,那也不是不行,但是問題是,英特爾的智駕方案最終能和華為一較高下嗎?

如今連日系品牌都即將採用華為的智駕方案了,國產車企必須要有危機意識了,等到有競爭力的搭載華為智駕方案的日系純電車型問世的時候,國產車企還在自持身份,不願意放下身段,那又該如何和其競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