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高管圍觀比亞迪,自主品牌殺入豪車市場,新時代已至?

4月18日,剛剛開幕的上海車展出現了神奇的一幕。繼大眾高管來到比亞迪展台之後,保時捷高管也圍觀了比亞迪展台,後面還有法拉利、賓利高管排隊等着參觀。

比亞迪的火爆並非空穴來風,全新微型電動車海鷗,憑藉超低的起步價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宋l概念車,也盡顯電動運動風,狠狠秀了一把新時代的審美。在以“擁抱汽車行業新時代”為主題的上海車展,兵哥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時代真的來了,而且,這將是自主品牌的時代。本屆上海車展不僅是自主品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與往屆最大的不同是,如今自主高端品牌越來越多,甚至還出現了售價百萬的頂級產品。

百萬級的自主品牌,集合最強技術

記得五六年前,對於自主品牌來說,15萬已經是價格天花板。只要達到15萬以上的價位,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會選擇合資品牌。而在上海車展上,最火的百萬級豪車卻不再是保時捷、法拉利,而是比亞迪旗下的仰望u8。

甚至於在車展現場,等着參觀仰望u8的觀眾始終排在長隊,而就在旁邊不遠處的勞斯萊斯閃靈,卻顯得格外冷清。當然,這不是說仰望已經比勞斯萊斯厲害。只是說在給與觀眾最直觀的震撼度方面,仰望超過了“老將”勞斯萊斯,特別是這款車還是一個中國車企做出來的,對於洋品牌的車企高管來說,這樣的震撼顯然不小。

但比亞迪、蔚來等產品在汽車工業強國賣50萬、60萬的售價時,在當地挑戰着奔馳e級、寶馬5系以及奧迪a6等傳統老牌豪車時,我相信西方國家的國民以及汽車從業者是相當詫異的。而事實上,這種情況不止在汽車發達的西方國家出現,連俄羅斯、中東、南美以及亞洲其他國家也悄然發生。

也就是說,在海外汽車市場上自主高端品牌已經具備挑戰老牌豪華品牌的實力與資格了。當然,我們自主高端品牌的迅速崛起,全靠產品技術的全面突圍。

以仰望品牌為例,作為百萬級高端新能源硬派越野車,仰望u8搭載了兩項核心黑科技,那就是易四方技術和雲輦-p智能液壓車身控制系統。前者能夠實現應急浮水、原地掉頭、極限操穩以及敏捷轉向等場景功能,將越野玩出花;後者則可以實現高度自主調節,無涉水喉就能達到1000mm的最大涉水深度,並且能應對各種高速過彎激烈駕駛。

在上海車展,仰望u8公布了109.8萬元的預售價,並收穫了1萬輛以上的訂單。對於這個級別的車型來說,創造了新歷史。接近110萬的價格貴嗎?貴,是真貴。但看到車企在仰望u8上使用的頂尖技術,價格反而變成市場對自主高端品牌崛起的認可了。用最通俗的話表達就是,你說你厲害不是真的厲害,消費者掏出真金白銀去購買,那才是真正的厲害。

在上海車展,高合完成了“x y z”三車齊聚。這個超豪華新能源品牌,已經開始向著全球型豪華品牌的方向進階,並將在今年第三季度開始在歐洲銷售。

過去的幾年,高合hiphi x已經逐漸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並且在很多時候都能將同級別的保時捷taycan斬於馬下。是的大家沒有看錯,國產新能源車不僅能在20萬級別大殺四方,上到60萬以上也依然能夠攪動市場。

而在40萬級別,蔚來、理想、極氪這些,早已不止是曲高和寡,而是實打實衝擊着銷量排行榜。所以自主品牌的崛起,不是個案,更絕非市場空白讓我們有機可乘,而是我們真的用實力在高端車領域撕破了豪華品牌的壁壘。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理想和蔚來銷量都輕鬆突破了萬輛,但已經布局多款新能源車型的德系豪華品牌,卻依然在月銷千輛左右的範圍掙扎。而日系和韓系以及美系這三個汽車工業強國,似乎還在吃老本,60-100萬領域的車型中,罕見新產品。

可以說,在新能源時代,我們自主品牌終於打破了橫在頭上的價格天花板,捅到了百萬級別。仰望如此、騰勢如此、高合同樣如此,未來將有越來越多自主品牌衝破價格壁壘,迎接的將是屬於自主品牌的豪車時代。

自主高端品牌崛起,打破合資品牌價格壁壘

兵哥在上海車展的另一大感受,就是橫亘在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中間的那一道價格牆,正在逐漸消失。“國貨不便宜,洋貨貴不起”的想象正在發生。

以20萬級的車型為例,自主品牌車型已經“卷”出天際。有純電超跑hyper gt,百公里加速4.9秒,百公里剎停距離33.9米,還自帶adigo 5.0人機交互系統和激光雷達;也有四驅當兩驅賣的哈弗梟龍max,加速6.5秒的混動電四驅suv,價格拉到了15萬級別;當然了,也有紅旗h6這樣的豪華品牌燃油車,配置同樣相當驚艷。

是的,20萬的價格,燃油車、混動車、純電車可以任選,而且任何一樣要是拿到兩年前,那絕對會是石破天驚的大殺器,如今卻要一股腦全給消費者。

所以在這麼卷的環境下,合資品牌怕了。就拿通用汽車為例,通用將全新的ultium奧特能平台拿給了別克electra e5,c級車的定位,是將實用做到了極致。這可不是油改電產品,而是通用最新最先進的全球性電動化平台,擁有8合1電驅系統和極致安全的奧特能電池,同時還能適配最新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這都是要花高成本研發的。要知道通用這套系統在美國本土,評分可是比特斯拉還高。

這樣看上去是不是王炸產品?但是售價如何呢?全新electra e5售價區間為20.89萬元-27.89萬元,甚至比絕大多數國產電動車還便宜,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為什麼會這樣?說白了,自主品牌持續走高,高端品牌不斷湧現,合資品牌慌了,是真的慌了!

車不便宜,但物超所值

如今的自主品牌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呢?確實像很多人說的一樣,以前是預算不夠才買自主品牌,好像開着自主品牌低人一等的感覺,但現在呢?

哪怕不算高合、蔚來、理想這些定位高端的純新能源品牌,普通自主品牌的價格也不再便宜。比亞迪平均成交價格接近20萬元(不算騰勢、仰望),領克平均成交價格同樣接近20萬元,而坦克、紅旗的平均價格更是超過了20萬。

但與國產手機一樣,自主品牌車型上來的也不僅是價格,更是品質。以往的自主品牌被“天花板”牢牢桎梏着,賣不上價,在很多方面自然只能妥協。但如今,情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像騰勢d9這種的高端mpv車型,如今銷量也輕鬆過萬了,成為同級最暢銷的車型。更高的價格能保證更理想的利潤,也意味着有更多的研發經費更新換代。

從去年開始,諸多自主品牌車型開始去歐美參加各類測試。在euro ncap碰撞測試結果中,比亞迪atto 3(元plus海外版)、魏牌coffee 01(摩卡海外版)獲得了五星級安全評價,打敗了一眾海外經典車型。在另外的賽道上,上汽智己l7刷新了“最長電漂”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得到了更多的認可之後,自主品牌在影響力、產品力、品牌形象、品牌美譽度等各方面,都在快速提升。

寫在最後

時光荏苒,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時代大放異彩,已經開始展現出相當不錯的競爭力。除了在國內不斷蠶食高端市場之外,出口也在節節走高,高端市場也在不斷突破。從各個維度看,與之前的家電與手機一樣,自主品牌似乎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作為一名汽車媒體人,每次我看着國貨走出海外,比如小米、華為、大疆等科技產品被外國人追捧的時候,我內心不免有些感慨。我們自主品牌的車真的很強了,是時候出去讓他們大開眼界了!

就好像本屆上海車展大夥調侃的一樣,外資品牌焦急地將高管全部送來中國,讓他們看看中國汽車這幾年發生了什麼事!是的,別等到我們的產品賣到了家門口,你們才幡然醒悟。

當然了,自主高端品牌的價格確實上來了,但這產品力依然是降維打擊。所以大家也別老說我們國貨越賣越貴,畢竟成本擺在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