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國家政策看產業方向,透過產業方向看行業變化,透過行業變化看機會切入!
傳統燃油車未來發展幾何?
傳統燃油車該何去何從?
猶記去年,歐美多國同車企相繼發布《燃油車停售時間表》,當時無數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甚覺荒謬,然放至今時今刻,已有國貨扛旗之車企比亞迪已然完全停產燃油車,亦是比亞迪,已然於9月份完成超20萬台新能源汽車之銷量,數據甚為亮眼,如今回頭望之,各位仍覺《燃油車停售時間表》之荒唐乎?
於寡人之觀,燃油車之高光時刻已過,亦不復19年及往昔之光榮,然世間萬物,此消彼長,勝極而衰乃更古不變之道理,燃油車之衰乃是新能源車之勝之交替,燃油車雖榮光不復,但亦不至於一落千丈,猶如紙片之滑翔,緩緩落下;試問為何於近幾年之變化如此之大?
然在於客戶之需求轉變,如今之客戶,已然不僅僅滿足於車輛代步之需求,乃是人車及生活的綜合需求之交織,亦是新能源車之駕駛感受&智能化程度&外觀內飾造型&機械底盤素質及維修保養成本等方方面面亦不弱於燃油車;
同時,相比於燃油車之固有劣勢,譬如保值率及續航行駛補能等方面,已然慢慢將不再是劣勢,為何如此之說?
一方面,新能源車輛之保值率已然在緩緩提升,已遠非幾年前之白菜價可比,然何為保值率?保值率之深層含義乃是指車輛流通交易之速率快慢好壞之問題,隨着新能源汽車之整體銷售量與保有量不斷增加,保值率亦會不受約束之緩緩升之,當然,亦有人反駁之為何不同品牌之保值率千差萬別,其實乃是不同品牌之銷售量與保有量之差造成,同時,亦不可忽略之原因乃是各品牌車輛口碑質量及能否滿足客戶之需要等相關要素之關連;但新能源汽車之整體保值率已然在緩緩升之,此為客觀之事實;
另一方面,相較於燃油車之便利續駛方面,隨着新能源汽車之電池技術革新、高壓快充及換電等綜合補能技術與設施之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之續駛便利性亦在逐步提升;
故,於寡人之看,燃油車曾經所具備的種種優勢已然緩慢被新能源車逐步追上,寡人預測乃至未來5年內銷量極有可能被反轉,屆時,請問燃油車有何種優勢與之競爭?
既新能源如此高速之發展,未來幾何呢?
新能源汽車行業從一開始之國家政策引導扶持,到如今之市場充分自由競爭發展,按如今之銷量趨勢及發展勢頭來看,亦將極有可能於今年提前完成國家制定之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及滲透率之目標;然,亦是新能源汽車之超乎預期的快速發展,留給各家造車企業之剩餘船票已然不多了,時間窗口已然越來越短,新能源車企之洗牌速率將加快進行,寡人預測此時間窗口至多2年,銷量門檻最低總計20萬台之存量,亦能方可立足未來之持續發展,故,如何於單位時間內盡一切可能提升交付量、提升銷售量,佔據市場份額乃各車企之當務大急。
然,關於燃油車與新能源車之新車板塊至此結束,接下來,寡人講講關於二手車之事宜。
國內二手車之發展乃是一部民不聊生與慘淡之極之血淚史。於傳統燃油二手車來說,以往國家政策之缺失,新車市場之持續火爆,造成二手車行業之完全市場化及充分無序化之發展,此亦乃限制二手車行業之無法規模化、標準化及統一化發展之根源,亦間接導致消費者之避之不及。
然,現階段之種種情況已然得到極大改善,國家新政策之頒布及逐步實施,亦在促進國內二手車之規範高速發展,市場環境之優勝劣汰,行業門檻之逐步提高,無不預示着二手車行業將跨入正規化、標準化、規模化之快速發展階段。
於新能源之二手車來說,目前國內相對算是一片空白,此領域風險很高,機會亦很大,之餘車企來說,應將新車與二手車業務相伴協同發展,既得益於一片空白,方能有機會由廠家來主導從二手車領域切入以共同維護品牌之價值,輔助新車之銷售,客戶價值之持續挖掘,創造非新車之領域價值與利潤雙重貢獻;
既如此,那新能源二手車之業務痛點幾何呢?
寡人認為現階段業務痛點有六:
其一為:存量及流通車源之少,具體表現為新車銷售規模不夠及不到二手車析出之年份;
其二為:車輛檢測難度之大,相比較燃油車,新能源車輛之檢測核心在於三電系統之檢測,而此領域直至目前仍處於高度技術壁壘之領域,除了廠家之外,其他第三方暫無有效之法;
其三為:二手車價格體系紊亂,相較於燃油車,新能源二手車無太多的交易數據可供參考,極大程度上依賴個人的主觀判斷定價,無科學及大數據參考依據;
其四為:流通渠道體系稀少且脆弱,大部分市場車商對新能源二手車處於觀望或保守之態度,極少部分車商只做極熱門之准新二手車,並且依舊存在不低之風險;
其五為:受眾客群較窄且單一,於新能源二手車購買群體,大部分之客戶購買出發點乃因新車等待周期長,未能及時提車的平替選擇,且主要以准新二手車為主;
其六為:相關車輛權益缺失,很多品牌之首任車主權益無法平移至二任車主;
然,以上為該主題之第一部分之觀點,未完待續,歡迎指正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