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的是,麒麟電池將為寧德時代的業績表現帶來新的增長點。
8月27日,寧德時代舉辦麒麟電池落地車型發布會,其宣布極氪將成為麒麟電池的全球量產首發品牌,而賽力斯旗下AITO問界系列新車型也將在未來搭載該技術。根據規劃,麒麟電池將在2023年實現量產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麒麟電池的電池包體積利用率從第一代55%提升到72%,能量密度達255Wh/kg,可實現整車1000公里續航,支持5分鐘快速熱啟動及10分鐘快充,“同等條件下,電量比4680系統提升13%”。在這一背景下,早在6月該電池技術發布之初,就有理想、哪吒等先後對外聲稱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意向。
不可否認,隨着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作為新能源整車關鍵零部件的動力電池其市場需求正不斷擴大。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達206.4GWh,同比增長176.4%;其中,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同比增長分別高達125.0%和226.8%。除此之外,首批動力電池退役潮的來臨也變相促進了電池需求的擴大。
而寧德時代則是動力電池領域公認的行業巨頭——根據最新出爐的SNE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全球市場份額達到了34%。在這一背景下,寧德時代在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增長迅速,總營收1,129.71億元,同比增長156.32%;歸母凈利潤81.68億元,同比增長82.17%。
然而,當作為零部件供應商的寧德時代重要性逐漸提升,下游整車企業也隨之面臨著愈發沉重的成本問題。就前者來看,動力電池技術水平高低關係著新能源汽車在安全、續航能力等層面與同級競品相比是否存在優勢,這恰是影響消費者購車時候的關鍵因素。基於此,行業巨頭寧德為汽車品牌背書顯然更能收穫關注,例如長安高端品牌阿維塔即是如此。
就後者而言,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揚,例如8月25日華東地區碳酸鋰均價為492,400元/噸,已逼近50萬元單價大關——在導致動力電池成本攀升的同時,也進一步加重了新能源產品的成本,自今年來年以來,各新能源品牌相繼宣布產品價格上漲以應對虧損危機。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就曾直言,“目前動力電池成本占汽車總成本的60%”,並戲稱“在給寧德時代打工”。
既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也是為了避免更多地受制於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電池供應商,各大車企多已走上自研電池的道路,例如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廣汽發布彈匣電池,上汽擁有魔方電池,長城則打造了大禹電池,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車企自研電池其目的更多的在於形成局部供應鏈閉環,優先滿足自用需求,而非完全入局動力電池市場並與零部件廠商競爭。
毫無疑問,隨着與多方汽車品牌確立合作協議,麒麟電池在量產上市後勢必成為寧德時代新的業績增長點。只是顯而易見,原材料價格上漲背景下沉重的動力電池成本壓力正成為諸多車企難以無視的問題,賣方市場中,寧德時代與車企之間關係或將變得愈發詭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