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輩子的“最終歸宿”,並非生死,而是以下2個字

01

金剛經》中有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大致意思是,世界上的一切有作為,有造作的因緣聚合而生的事物(包括一切物質、事件、現象、精神意識等),都像夢幻一樣,看着真切,實質是虛幻的。

如果不明白,我們可以解釋得詳細一點。

,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表象。夢、幻、泡、影,分別對應,夢境、虛幻、水泡、倒影,這些都是不真實,且容易消散的東西。

如露、如電,指的是,萬物都跟早晨的露水一樣,終究被太陽蒸發,短暫存在。萬物也跟閃電一樣,一瞬間就消失不見了。

應作如是觀,意思是,我們要有這樣的“觀想”。就是佛家談到的“悟性”。唯有把“人生”跟“夢、幻、泡、影、露、電”這六樣東西結合在一起,才能醒悟。

02

萬事萬物,為什麼會“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呢?

經過上文的解釋,我們都知道,夢、幻、泡、影、露、電,都是轉瞬即逝的事物,不可能會永恆存在。

塵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如此。

你所重視的錢財、名利,終究有一天會離你而去,不會永遠屬於你。你所重視的感情,也總有一天會變淡。

你是大官,坐上了這個位置,但你不可能永生永世都擁有這個位置。隨着你退休、歸去,你的位置也會被人替代。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你我所擁有的皮囊,終究有衰老、油盡燈枯的那一天。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沒有人可以長壽到一千歲。

正如蘇軾在《赤壁賦》中所言:“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我們都跟蟲子一樣,寄存於天地之間,也像大海中的一粒粟米。只是哀嘆人生的短暫,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

03

弘一法師李叔同,在晚年的時候,說過這樣一番話:

真的不忍心告訴你,這個世界只是一場夢。

你一輩子執着的子女,親人,只是你的一個緣;你一輩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個驛站;你所追求的感情和名利,只是自我意識的幻影。

當你夢醒來的時候,空空如也,滿世界都是你的,整個世界又都是空的。

你的父母,會離你而去。而你,也會跟子女漸行漸遠。哪怕是愛人,要麼中途離婚,要麼你比他走得早,要麼他比你走得早。不過是一場緣分。

你所重視的家庭,也許在你身強力壯的時候,特別興旺。隨着你逐漸老去,子女要麼敗家,要麼興家,這都是你所無法預料的。但你,終究要放下。

你所看重的錢財、名利,也僅僅是世俗的表象,你無法永遠擁有,一分一毫也帶不走。塵歸塵,土歸土。

正如清代大學士張英所言,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現在還有萬里長城,可修建長城的秦始皇呢?早就成為歷史的塵埃了。)

04

談到這裡,你肯定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切有為法”的世界,不存在永恆的事物呢?

按照佛家的說法,塵世間的一切都是因果、緣分、虛幻。等你經歷完了,就該回歸到“虛空”當中了。

按照道家的說法,萬事萬物都存在一個“道”。這個“道”,並沒有常態,一直都在變化。有變化,就肯定有枯榮興衰。

按照現代唯物主義哲學的說法,這個世界所有的物質,都有消亡的那一天。只要是物質,就不可能一成不變,永恆存在。

就拿“人”來說,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生老病死”。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一直衰老,向死亡靠近,中途還會經常生病。

哪怕科技、醫療再發達,人類的壽命也達不到兩百歲。為什麼?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體細胞分裂的次數,是有限的,導致生命的長度也是有限的。

這就應了一句話,天地無極限,人生有窮時。

05

人這輩子的最終歸宿,並非生死,而是以下2個字——虛空。

《金剛經》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只說明了一個道理,所有的事物,都是短暫的,最終都會回到虛空當中。

“虛空”二字,要分開解釋。

虛,與“實”相對。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就是現“實”的人間。而虛,就是死亡後的地方。有看得見,自然就有看不見。

空,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場空”。比如說帝王將相,再有權有勢,有錢有美女,也都帶不走。死後,一切也就不屬於他們了。

不論你是有錢人,還是沒錢人,走到人生的盡頭,都是“虛空”。你我不過是人間的旅客罷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