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書生,聽人講經後削髮出家,終成一代高僧

景祥大師,是宋朝的一位高僧,他俗家姓傅,出身官宦之家,父親傅翼是永新縣的縣令。

景祥大師自幼機警聰慧,酷愛學習,博覽群書,被鄉親們譽為才子。

景祥大師二十多歲的時候,聽說一個名叫有琦的僧人,在靈鷲寺說法講經,景祥一時好奇,就前去聽講。

聽完之後,他覺得佛法浩瀚廣大,深受感動,回家就剃光了頭髮,然後拜當地高僧為師,出家做了和尚。

幾年之後,他得到高僧明湘真如大師的教誨,成了明湘真如大師的得意弟子。為了修習佛法,他在佛寺隱居苦修十餘年,終於佛法大進,成了佛門高僧。

四方之人仰慕景祥大師的名聲,紛紛邀請他到外地講經說法,但是都被他一一婉拒。因為他覺得這樣會影響自己修行。

宋高宗建炎年間,戰亂不斷,景祥大師為了躲避戰亂,來到天台山居住。

不久後,一個將領邀請他到江西大吉山做客,他剛剛走到半路,被丞相范宗尹挽留住。范宗尹十分敬仰景祥大師,於是向宋高宗寫奏章,請景祥大師做了浮山佛寺的主持方丈。

幾年後,景祥大師自知即將辭世,將師傅傳給自己,珍藏多年的袈裟和經書,一併交給了衣缽弟子法升和尚,然後跏趺而逝。

徒弟們悲痛萬分,按照景祥大師的遺願,將景祥大師的遺體火化。

火化之後,弟子們驚訝地發現,景祥大師的“目睛齒舌皆不壞”,還得到了五色舍利子,以及幾顆生前常用的念珠。由此可見,景祥大師修為之高深。

參考資料:《建昌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