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湖名人,他是風流才子,他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在中國百年的文化史中,李叔同是公認的通才和奇才。無論音樂、戲劇、書法、繪畫、詩詞皆是一流,堪稱中國現代藝術的鼻祖,還為中國培養過多位藝術大家。但是在盛名抵達巔峰之際,他卻選擇遁入空門,成為了世人敬仰的一代佛教宗師。

音樂:中國近現代音樂啟蒙者

繪畫:中國現代美術之先驅

戲劇:中國話劇藝術的奠基人

書法:近代著名書法家

篆刻:西泠印社早期成員

教育:培養了一批藝術家

佛學: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宗師

李叔同生於富貴之家,是當時天津的巨商,但父親在他5歲時就去世了,再加上為家中庶子,身份比較尷尬,所以從小就生性敏感,寡言少語。但優越的家庭、加上兄長對其嚴厲教導,所以他詩詞歌賦無所不精,小小年紀就成為了當地的“神童”。

由於喜歡的人是一個戲子,被其它大戶買走,送進了王府,一個才子漸漸變成了一個浪蕩子。為避免母親受罰,遵奉母命與俞氏(津門茶商之女)結婚。

百日維新時,他熱情高漲,積極宣傳,曾私刻一印:“南海康君是吾師”。世事無常的陰影再次籠罩在李叔同那顆敏感的心上。於是李叔同效法柳永,在茶館酒樓之間,縱情聲色,逃避現實。在這煙花柳巷,聲色犬馬的幾年裡,也對這些底層的伶人戲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25歲時,李叔同再遭變故,他年僅46歲的母親也離世了,從前覺得“父母在,不遠遊”的李叔同,如今沒有了牽掛,於是他決定東渡扶桑求學。

1906年李叔同考入日本美術教育最高學府——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成為中國第一批美術留學生中的一員。在這裡,他開始了他從未接觸過的西洋繪畫學習。由於西洋畫注重寫實,進行人體繪畫是一門必修課,然後就找了房東女兒雪子作為專職的裸體繪畫模特,每當畫作完成,李叔同都會讓這位日本姑娘評價一番。兩人一來二去,漸漸發生了感情,結為了夫妻。

由於其刻苦的專研,加上其奇高的天賦,李叔同創造了很多中國藝術史上的第一,最主要的貢獻就是戲劇。他主持創辦中國第一個話劇社團“春柳社”。1906年,長江中下游發生水災,沿江各省均受災嚴重,聽到這個消息後,春柳社準備在東京組織一場以賑災募捐為目的的義演,在東京演出了《茶花女》轟動一時,邁出了中國人話劇藝術實踐的第一步。他們賣票的收入救濟了水災,也得到了眾多愛國青年的欽佩。

1911年從日本畢業回國,決定把日本妻子也帶回來,但由於當時有諸多不便,便將雪子安排在了上海,自己則回到天津。回到天津後,在直隸高等公立學堂擔任教師。可也在這一年,李家突遭巨變,面臨破產。面臨這種情況,李叔同在1912年春節前夕就離開天津,去往上海。

1912年任《太平洋報》編輯,還在城東女學教授文學和音樂。同年10月《太平洋報》停刊,應老友之邀,聘任浙江兩級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又任南京高等師範美術主任教習。在教學中他提倡寫生,開設了室外寫生課,採用了人體模特。

1918年正月十五,來到杭州六年後的李叔同,突然在杭州虎跑寺皈依佛教。關於他出家的原因,他的學生豐子愷先生曾這樣評價他的老師:

他出家的因素就是他藝術的升華。他講,人生有三個台階,第一個台階就是溫飽,就是有吃的、有喝的,有住的,很滿足了。如果再繼續,就是要學藝術、學文化,達到藝術上的盡善盡美。藝術再升華一步,就是思想意識。

在上海的日本妻子聞訊趕來,懇求李叔同不要棄他而去,可惜李叔同去意已決。李叔同的同學黃炎培曾在《我也來談談李叔同先生》一文中寫道:

船開行了,叔同從不一回頭。但見一槳一槳盪向湖心,直到連人帶船一齊埋沒湖雲深處,什麼都不見,叔同最後依然不一顧,叔同夫人大哭而歸。

從此,中國藝術界少了一個藝術家李叔同,中國教育界少了一個教育大師李叔同,佛學界多了一位高僧弘一法師。他成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宗師。

李叔同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為世人留下了咀許多精神財富。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