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條上的七個字如何救人一命

文之革時,一位女士被剃了一個陰陽頭,遭批鬥羞辱。這位女士雖然學佛多年,但還是難以忍受這樣的侮辱,氣憤不已,一心求死。同為學佛之人的賈題韜遞給她一紙條,女士看後,一念之間,豁然開朗。

從此以後,女士再也沒有求死的念頭,忍辱負重,挺過了那黑暗的歲月。紙條上寫着七個字:此時正當修行時。

明朝弘治年間,王陽明在會試中名落孫山。很多人因為自己落第而哀嘆不已,王陽明卻無動於衷。朋友以為他是傷心過度,便來安慰。

王陽明大笑而去,說道:人們多以落第為恥,我以落第動心為恥。

孔子周遊列國時,在宋國匡城被誤認為是惡人陽虎,因此受困數日,形勢十分危急。弟子們憂心忡忡,孔子則取出琴來,撫琴高歌,向弟子們講解臨危而不懼的聖人之勇。

仇英 玉洞仙源圖

匡人聽到琴聲,料想被圍困之人並非普通人,一番打聽後,才得知了孔子被誤解的真相。

孔子的匡城之圍遂解。

在美國第16任總統大選前,林肯作為候選人進行演講。有人指着林肯說:林肯先生,不要忘記你父親只是一名鞋匠。

林肯回答:感謝您的提醒,我父親已經過世了,我會永遠懷念他。我就算能當總統,也無法比我父親做鞋匠更加出色,更無法擁有我父親那番出色的製鞋手藝。我記得你們家的鞋子也是我父親做的,如果感覺不合適,我可以為您服務。

有官員對林肯對政敵的態度十分不滿,批評林肯應當採取鬥爭的方式消滅政敵。

林肯問道:這難道不就是消滅敵人的方法嗎?

侮辱、落第、被困和敵對,這些都是屬於矛盾。很多人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其實,這是一種歪理邪說。

矛盾並非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人對於矛盾的態度才是。事物的狀態也是分成不同層次的,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從低層次走向高層次。

如果在面對矛盾時,人選擇了執著於矛盾本身的層次,則會心生氣憤、悲傷、憂愁和鬥爭之意,進而成為矛盾的傀儡,局限於最低層次之中——為矛盾死去活來,因矛盾而情緒起伏,因矛盾而鬥爭不止。王陽明明白這個道理,從而以落第動心為恥;林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願和政敵鬥爭。

如果在面對矛盾時,人選擇了從矛盾這一最低層次跳出去看,則往往會發現“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境也會升華到更高層次,獲得超脫於矛盾的自在。這正是那位女士安渡劫難的原因,也是孔子能夠用琴聲化解困境的原因。

自在,還是當矛盾的傀儡,低層次還是更高層次,關鍵在於人的一念選擇。


一家之言,多有疏漏,歡迎斧正交流

往期推薦:

為何一念之間,人猴殊途?

一念不同,決定了做人還是做牛

近年來,大災難前出現的神秘賒刀人到底想告訴人們什麼?

從陶行知的四顆糖,看人性善惡 | 觀世界

神奇卻通俗易懂!王陽明的花竟能解薛定諤的貓,還能窺探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