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是佛教的大乘經典,又被稱之為《不可思議解脫經》,又稱為《維摩詰經》或者《凈名經》(維摩詰又被稱之為凈名居士),是維摩詰居士的經典之作。
維摩詰居士為大眾說法的緣起(也就是《維摩詰經》的開始),就是佛陀在毗離城庵羅樹園說法時,身為長者兼居士的維摩詰卻故意稱病不去。按理說維摩詰修行到了菩薩的境界,已是脫離生死病苦輪迴三界之聖者,不會再生病了。
可為什麼維摩詰稱疾在家呢? 這是因為“以方便,現身有疾”,通俗地理解就是,生病是維摩詰居士有意安排說法的權宜之計與契機。
維摩詰稱疾在家是《維摩詰所說經》的核心,各品均以此展開,“不可思議”之妙理也藉此時說出。 故“維摩疾”也成為一個典故,喻指佛教弟子生病。
佛家弟子也要生病了,更不用說芸芸眾生,既然有病,如何醫治?故此,維摩詰展開了自己的說法開始。
維摩詰稱凡夫病、小乘病、菩薩病此三病為“眾生病”, 眾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 維摩詰講經,首先是破除眾生病,從而引出什麼是眾生“永恆法”,也就順理成章了。
眾生病,也就是眾生苦,佛教 “八苦” 就是“眾生病”的根源。
人的身體從一開始出生開始就“苦”,因此佛教 “八苦” 就是:
生苦,在母胎中發育是苦,孩子苦,母親苦,孩子出生也是苦;
老苦,老了無力行走做事,還受人厭都是苦;
病苦,生病了身體難受是苦;
死苦,誰也不能躲避死亡是苦;
愛別離苦,與相愛的人分別是苦;
怨憎會苦,與厭憎的人碰頭是苦;
求不得苦,心愿無法滿足是苦;
五陰熾盛苦,身體、感受、思想、造作、神識這都是苦的源泉。
眾生一生都無法逃離這八苦,它開始於有“色身”(人的肉身),但這個父精母血養成的色身卻是痛苦之源,是眾生“我執”的根本,所以維摩詰以大悲心示身有疾,而欲說“眾生病”其實是“眾生苦”的道理。
眾生也只有解除這“八苦”,才得永恆之法,因此《維摩詰經》也就是解除眾生苦的經典之作。
接下來請朋友們欣賞一組編號為138-226479的蓮花生大士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