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成佛後,曾經長期在祗園精舍講法,跟隨的聽眾很多,名望也日漸隆盛起來。
這一天,一個窮人從很遠的地方來到了祗園,經過幾番努力,他最終見到了佛陀。
窮人在釋迦牟尼面前頂禮、並右繞三匝之後,很虔誠地問了一個問題:我心中一直有個疑惑,那就是世間最可怕的是什麼,請佛陀能為我解惑。
釋迦牟尼微笑了一下,說了兩個字:貪慾。
窮人聽了佛陀的回答後,雖然不敢懷疑,但總是有點不敢相信一般。
自己修行了一輩子,對於世間最可怕的答案一直未能確定,有時候前天認為自己找到了答案,但第二天又被自己否定,本以為是一個最高深的問題,可佛陀竟然只用了兩個字作答。
釋迦牟尼似乎看透了他心中的疑惑,便為他講了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的過去世,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有個農民一直想買一塊土地,於是便發奮幹活,最後終於積累了一千個金幣。剛好聽說有個人想出賣自己的一塊地,便決定去問個價。
到了當地之後,他很輕易就找到了想出賣土地的人,問他的土地價格怎麼樣。
地主說,你只要給我一千金幣,然後就給你一天時間,從太陽升起的時候開始,用你自己的腳步去丈量,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停止,這時候你腳步圈起來的土地就都是你的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日落之前你的腳步不能回到起點,也就是沒有完成一個閉合的圓圈的話,那麼你不但不能獲得土地,甚至連交的金幣也不能退回,你就只能空手而歸了。
窮人聽了仔細在心裡盤算了一番,心想:如果我在這一天里多辛苦一點,多走一些路,那就能圍住更多的土地。
一千個金幣雖然是自己的全部家當,但如果能買下一大片土地的話,那就成為了莊園主,再也不用過那種苦日子了。
窮人認為這個生意很划算,於是便馬上和對方簽訂了契約,約定第二天就開始買地。
第二天天還沒亮,窮人就把地主叫了起來,親手把自己的一千個金幣全部交給了對方。
兩人在田地的開始處等到太陽出來,窮人馬上就邁開雙腿大步前進,從此一刻也不肯停留,一直向前走着。
窮人心裡一直在想,只要能熬過這一天,儘可能多走一步路,那樣就能多收穫一片土地。
就這麼整個上午,窮人都在低頭向前走,眼見得太陽當空到了中午,他從懷裡拿出乾糧啃了幾口,即使吃飯的時候也不肯停下來。心裡還在想,現在是中午,我還能繼續往前走一段距離。
於是,窮人繼續向前走,走着走着,頭頂的太陽漸漸偏西,然後眼見得就要落山了,這時候的窮人,心裡開始着急起來:
因為如果不能在太陽落下山頭的時候回到起點,自己那一千個金幣就打了水漂了。
於是,他轉了個彎,開始斜着向來時的方向折回去。
但這時候的他,已經埋頭快走了一天了,身體已經非常疲倦,雖然心裡想着要走快一點,但腳步卻越來越慢。
走着走着,窮人心裡開始着急了,咬了咬自己的舌頭,振奮了一下精神,腳步似乎也快了那麼一點。
但這種手段的效果並沒有持續多久,他的腳步很快又慢了下來,窮人只得再次咬牙,就這麼反覆折騰,眼見得離起點只有那麼一丈多遠了,太陽終於完全落下了山。
天黑了!時間到了,但窮人還沒回到起點。準確點說,他離起點只差那麼幾尺的距離。
土地的主人站在起點上笑眯眯地看着他,揚了揚手裡裝着金幣的袋子,輕聲地說道,你沒有準時回到起點,錢我拿走了,但土地還是我的。
窮人絕望地望着遠去的地主,耗盡了最後的力氣,最終倒在了地上再也沒有起來。
出人意料的是,窮人在倒下去的時候,他的手指尖竟然剛好觸摸到了起點,地主也只好掉頭回來,嘆息着同意,這塊地是你的了。
可這時候,窮人已經死了,儘管他獲得了最大的利益,可還有什麼意義嗎?
釋迦牟尼說完,眼前的窮人似乎恍然明白了,然後一聲不吭地在釋迦牟尼面前跌坐,最後證悟了羅漢果位。
這個故事雖然很短,但內涵卻是很深刻的,它教育我們,“貪慾”是一個人最難克服的魔障,有時候,人的成敗,就在一念之間,如果能很好地抑制住心中的貪念,位置留點餘地,何嘗不是更好的結果?
關於這個故事,你有什麼觸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