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什麼能適合中國的文化

佛教傳入中國時,最初並不適合中國文化,因為任何一個異質文化進入中國,要跟中國文化沒有任何區別,也就證明這個文化沒有任何特點,也就不可能造成衝擊效應,所以佛教進入中國是要跟中國文化折衝磨合,才能逐漸融入中國的文化,

佛教進入中國後,跟中國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衝突有,比如佛教規定出家者必須剃度,而中國人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毀傷,佛教不允許結婚稱之為“不邪淫”,但中國的孝道文化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佛教不允許它的教徒跪拜,認為如果教徒要跪拜,也只能跪拜佛陀,而中國人自古就有跪拜長者、跪拜皇帝等等,

因此佛教進入中國以後,要想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它一定會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形。在儒、釋、道三教鼎立的總格局中,儒家始終是中國文化的主流,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與中國傳統文化取得協調,為此甚至不惜編造出大量的偽經,如在佛教經卷中有這樣一部經卷叫《父母恩重難報經》,我們一望而知是中國人偽托的佛經。

由於中國佛教具有協調性這種功能,才使得佛教能夠得到一個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來利於本身的發展,也是佛教在眾多宗教中,唯一與中國文化全面融匯,佛教的思想保留並得以長期滲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