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帶回國的經文都是他一個人抄回來的嗎?

我看到有網友問:玄奘法師從印度攜帶回國的經文都是他一個人抄回來的嗎?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維度來回答:一是,當時的歷史條件;二是,玄奘西域的經歷。

先看歷史條件、玄奘生活的年代大概在公元599年到664年,為何說大概?這是因為玄奘的生年不能確證,關於玄奘法師出生的具體年份學界有很多爭論,這裡暫時不談。我為何要說玄奘法師的生卒年份,這是因為文化傳播的兩大載體,也就是印刷術和造紙術的出現同玄奘法師生活年代是否契合的問題。


印刷術來說,我們現在都是用的活字印刷術,這門技術出現於宋朝唐僧朝是出現了雕版印刷術,比如這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金剛經》就是唐朝時期的(目前保存於日本),但是這個技術出現於唐朝中後期。由此,可以知道,在玄奘法師生活的年代還沒能出現印刷這麼便利的文化傳播方式。


那也就是說,玄奘法師的經文只可能是“手抄本”而不可能出現“印刷體”。


不過,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出現的時間比較早,遠在西漢就出現了造紙術,不過那時的技術比較差。到了東漢,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闢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對中國的文明傳播、傳承是起了不可估量作用的。


不過,囿於古代文明傳播的速度,造紙術雖然至遲在唐朝就已經傳入了印度,比如義凈法師在公元671年-695年僑居印度的時候,這時間點在玄奘法師逝世以後,他就在印度見到了紙的出現。但是印度出現了紙,不代表紙就已經成為了印度記錄文明的主流,至少玄奘法師在印度的時候,印度大多數時候還是用貝葉做記錄用的。


因此,從玄奘法師所處的歷史條件來看,他所生活的年代不具備我們現代意義上的“書”這麼一個概念,經文也是一個道理。這就決定了,玄奘法師攜帶回國的經文,肯定是抄本,這一點毋庸置疑。


從玄奘法師在西域的活動經歷來看,最終玄奘攜帶回國的經文共有657部。或許我說657部經文,大家很難產生一個實質性的感受。可以比較一下,玄奘回國後,用了19年的時間組織譯場翻譯經文,日夜不綴,一共翻了75部。當然,抄寫和翻譯不能等同,但是我們可以想象657部經文是怎樣的卷帙浩繁,一個人抄,尤其還是在唐朝這個年代,這是一個人所無法完成的任務。


比如,玄奘在去往印度途徑迦濕彌羅國的時候,他停留了首尾兩年。迦濕彌羅在佛教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該地是佛教歷史上第四次結集的地方,也就是迦膩色迦王結集。有着這樣的佛教歷史,自然迦濕彌羅有着豐富的經藏,玄奘停留的目的也就因為此。而當時的迦濕彌羅國國王也十分欣賞玄奘,他看玄奘千里迢迢的來求法求學,可是有沒有經文可讀,所以國王特意派給玄奘法師二十名書手為他抄寫經文。


由此可見,這麼多佛經,不可能都是玄奘一個人抄下來的。玄奘帶回國的經文來源大概有這麼幾個:一是,極少部分不排除是他自己抄寫下來的,比如他在迦濕彌羅停留的時候,不排除玄奘法師本人也參與了經文抄寫;二是,玄奘在西域遊歷的時候從各個地方收集來的;三是,玄奘主要求學的目的地那爛陀寺贈送的;四是,玄奘有組織的讓人抄寫的經文。


再舉一個實例。玄奘回國到達于闐的時候,他在於闐停留了數月之久。玄奘法師為何停留如此之久?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玄奘利用在於闐停留的時間派人到龜茲疏勒一帶補抄經文。那為何玄奘又要派人去補抄呢?原因就是玄奘法師回國途中,經過信度河的時候船翻落水,這個情節也是日後《西遊記》里“通天河”的故事源頭,玄奘法師在這次落水損失了五十夾的佛經。


從這兩個維度看,玄奘法師攜帶回國的經文肯定都是手寫抄本,但要說是玄奘法師一人抄寫回來則是不可能的。但無論經文是玄奘法師如何得來,玄奘法師攜帶回國的部分經文已經成了我們文化的組成部分。

央視《玄奘之路》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