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光”的珠寶首飾,真的值得購買嗎?你可知曉有的成本不到十塊

在我國宗教信仰自由,信佛教的人相對較多。而佛家的一些用品自然廣受歡迎,比如佛珠等等。相信你也經常會聽到“開光”和“加持”這樣的說法,其實都是從宗教中的術語轉變而來的。開光,其實有許多種。根據宗教不同,有道教開光和佛教開光等等。

什麼是開光?

多數的“開光”都是指關於佛教的開光,在佛家有佛像落成後,“擇日致禮而供奉之,謂之開光”,其實也叫做開眼或者是開眼供養,這個詞語其實是關於佛像的由來。

開光就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宗教儀式,在這種儀式上是希望請來神靈以神的力量進入神像或者是關於宗教的藝術品內部,讓開光過的佛像或者物品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聖性,從而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而受到信徒的頂禮膜拜。

但是在佛教中,開光是除佛、菩薩、金剛等本尊像外,其它的物品不叫開光。在佛家都只能作為加持,這樣的加持民間就俗稱為“開光”,所以要注意區分。加持,是針對除佛像之外的法物,在法師選定的吉時完成的。民間百姓都喜歡“開過光”(其實是法師加持過)的佛家物品,如手串、念珠、吊墜等。

因此這些物品逐漸的演化成為一種首飾,老百姓認為這些經過法師開光的物品具有佛家的靈性和法力,可以保佑主人、聚集財富、驅除邪氣等。原本這些出發點是好意的,只是被逐漸商業化之後,變為一種捆綁效應,反而違背了佛法的最初宗旨,給有利可圖之人可趁之機,在混淆概念中以此而牟取暴利。

佛教的開光儀式是真實存在的,只是要認真地去看待,開光不僅是開佛眼,更是開眾生的心眼,是需要開發我們內在的智慧。不要被信仰而蒙蔽雙眼,尤其是在選擇開光首飾上,要三思而後行。

最近有一個披着電商外衣詐騙的團伙,被深圳警方一鍋端了。就是典型的利用大家對於開光首飾的需求而賣所謂“大師加持開光”的飾品!這些廉價的飾品進價在五元以下,在鼓吹被“大師加持開光”後的飾品後,售價高至千元,既然有百餘名涉案人員在網上兜售所謂的“開光”玉器和首飾,人員龐大如果不是被警方抓獲,真是防不勝防。

而她們就是運用消費者的心裡需求來進行銷售的,即使在溝通的環節也是環環相扣的心裡戰術,告訴你“心誠則靈”、“退貨會影響自身運勢”、“可以向開光大師求證”,等等,甚至有過分的包裝效果。

比如在“情感”方面的包裝。商家鼓吹商品有保健之類的功效,如果你佩戴立馬可以走上人生巔峰,事業上春風得意、蒸蒸日上,愛情事業都美滿,家庭幸福等。

還有完善的高大上“包裝”,有印刷別緻的大小證書,甚至還有出具看似權威的開光證書。在售賣的網站上修圖P上大師開光、大師推薦等字樣,可謂在細節上下足功夫,只為暴利的販賣所謂的“開光”廉價首飾牟取暴利。

我們對宗教的虔誠不應該被商家所利用,尤其是在開光首飾上。貴重的珠寶絕不是商家代替你去開光的,所謂心誠則靈更多的還是一顆虔誠的心,這比佩戴任何首飾都有用。把美好的情感寄予在一件漂亮的首飾上,這本就是人們的心理需求,但不能過度解讀與依賴。

保持一份美好,要相信吸引力法則,你想要的經過努力一定會被正向得到的。

本文來自珠寶鑒定師媛媛的原創,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