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得究竟盡無生智《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 彌勒菩薩說

卷第九十二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四

複次有諸苾芻。為離欲貪勤修方便。由正修習加行道故。伏諸煩惱。作是思惟。我於諸欲為有欲貪而不覺了。為無有耶。乃以凈相作意思惟。於斷未斷方得決定。觀察作意為依止故。尋求貪慾生起處所。如實了知。憶念分別。是諸煩惱勝安足處。由彼煩惱未永斷故。若為煩惱漂漾心時。了知能趣下劣分故。便即制伏。若不制伏。於先所得少三摩地。尚還退失。況能進趣勝品功德。由整攝故。能不退失。亦能進趣勝品功德。若不觀察復還發起增上慢故。亦有退失。由觀察故。能證決定。若心漂漾能正了知還復整攝。是故不退。如修方便為離欲貪於余上位隨其所應。當知亦爾。若猛利見審觀察時。而不生起。彼便獲得決定勝解。我於諸處已能勝伏。謂此所緣應生煩惱。我於是處已勝伏故。令不生起。超過學地。猶如大王能隨己心自在而轉。降伏一切魔羅聚落。證得究竟盡無生智。梵行圓滿。

  複次於其六根如前所說。五寂靜相不寂靜故。當知攝受三種苦果。謂現法中依根增上雜染而住。由諸不善現行為因。或於他所成其退劣。或被譏呵。或被殺害。受如是等現法眾苦。又受當來生老病死種種諸苦。又受當來由先數習所引等流。不護諸根諸雜染故。亦名為苦。與此相違。於其六根由有五種寂靜相故。當知攝受三苦滅果。

複次略有二種世俗梵志。實非福田懷增上慢。自謂福田。自稱我是真實福田。當知成就非實福田性及相故。不應供養。一者從他所得利養恭敬現前猛利耽着。諸根饕餮。為性躁擾。詐示現前離欲之行。二者攝受家產。親屬雜居。鄙穢專自修身。凡所行行既非自利。亦非利他。遠離屍羅正法正行。遠離能住善趣善行。遠離能住涅槃妙行。當知彼與一切愚夫異生之類無有差別。住正法者。與此相違。當知是名勝義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