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和尚的遺願實現了嗎?河北趙州柏林寺這件文物暴露了真相

(每日一“中國文化史跡”第1134期)我們在上一期提到,趙州和尚在臨終前留下11個字的遺言——“圓寂後墓莫設,唯荼毗即可”。也就是說,趙州和尚希望死後一切從簡,百姓已苦,不要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去為他建墓塔工程,僅荼毘——一把火燒了就行了。


(趙州國師之塔,1920年代攝於趙州柏林寺。本社圖片版權所有)

雖然趙州的遺願是出於佛家的慈悲心,但由於趙州的威望太高,在他圓寂後,驚動了趙王,為他建造了墓塔。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跡》(本社《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迹圖集》),(趙州和尚)八十歲時,於趙郡開物化迷,大行禪道。真定帥王氏,抗拒朝命,然卻偏歸 心於趙州和尚。趙州和尚最後坐化之時,將麈拂交與王氏,曰“老 僧平生用不盡者物”。凡所舉揚,天下傳之,號趙州法道。《趙州和 尚語錄》大行,為世所貴。和尚八十歲傳道,一百二十歲入寂。趙王 造雁塔,豎豐碑,謚之“真際禪師光祖之塔”。


這座墓塔長什麼樣呢?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跡》(本社《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迹圖集》),栢林寺大磚塔底層入口上方,題有“特賜大元趙州古佛真際 光祖國師之塔”。此塔明顯是元代建築,但後世恐怕也已是幾經修 繕。磚塔建造,乃是先築雙層方壇,上承八角基座,基座雕飾極盡 華麗,再於其上築造蓮台,蓮台上更立七層磚塔。磚塔底層高度最 高,第二層以上層高驟然降低,越往上升,塔身越是收窄。磚塔各 層均以中拱承圓棰雙軒,整體全為磚結構建築。塔頂之上有相輪, 河北趙州(趙縣) 栢林寺 相輪呈兩頭尖、中間大,狀同天寧寺木塔。


謝謝您在浮躁的頭條,關注我們這麼冷門的文物學術文章(為了適應互聯網閱讀量,只好略向標題黨低頭,太正經可能閱讀量是個位數。我們做了1000多期了)。願您有收穫,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