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神秀,俗姓李,東京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早年遍覽經史,博學多聞。年稍長即立志離俗,削髮出家。五十歲時,到蘄州雙峰東山寺謁五祖弘忍求法,以坐禪為務,乃讚歎曰:「此真吾師也。」遂決心從弘忍受學,以從事打柴汲水等雜役以求法。五祖弘忍深為器重,稱其為“懸解圓照第一”“神秀上座”,令為“教授師”。
在北魏末年有天竺沙門菩提達磨,得禪宗妙法,此法始自釋迦咐囑迦葉之後,代代相傳,以衣缽為憑據。達磨從海路來到東土,曾到梁朝會見梁武帝,因見解很不投合,遂一葦渡江,北上嵩山,止息於嵩山少林寺。入寂後不久,魏使宋雲曾於蔥嶺遇到他。後來,其門徒掘開其墓時,墓中只有衣冠而已。達磨以法付慧可,慧可傳僧粲,僧粲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與道信均住於東山,故其法又稱東山法門。
神秀既師事弘忍,頗得弘忍之賞識,曾對人說:「吾一生度人甚多,就觀照和對佛法理解之深刻說,沒有超過神秀的。」弘忍於上元年間(公元六七四年)入滅,神秀遂往江陵當陽山修行、弘法。四方學徒,聞風而至,道譽深隆,名聞天下。
武后得知神秀其人其學後,遂下詔召他入京,令人用轎子抬着他上殿,親加跪禮。把他供養於內道場,時時問道致意,並下敕於他過去所住之山建度門寺,以表彰其德行。當時,王公以下諸臣僚及京城士庶等,競相參謁禮拜,人數之多,每天都達數以萬計。中宗即位後,尤加寵重,中書令張說曾經向他問法,執弟子禮。後來他說:「禪師身長八尺,濃眉秀目,法相莊嚴,實有王霸之氣度。」
起初,神秀的同學慧能與他的道行不相上下,之間常互相發明,共弘禪道。神秀曾經上奏武后,詔慧能入京,慧能稱病固辭。神秀又上書,希望皇上再次徵召慧能,但慧能始終沒有接受。他曾對使者說:「我形貌不揚,我擔心北方人重人而不重法;又,師父曾囑咐我與嶺南有緣,我不可違背師父之遺囑。」故他一生不度大庾嶺,但其所闡揚之禪法卻傳遞大江南北。後來禪宗有南北二宗之分,稱「南能北秀」,即神秀為代表的禪法稱北宗,慧能為所弘揚的禪法稱南宗。
神秀於神龍二年(公元七○六年)入寂,僧侶二界都有許多人參加他的葬禮。皇帝下詔謚號「大通禪師」。又於相王舊宅造報恩寺,歧王范、燕國公張說、徵士盧鴻都曾為他撰寫碑誄。其門人普寂、義福等,並為朝野所重,實際上也是對神秀禪法之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