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五品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從唯心的觀點出發,一切物質皆為精神的變現,一切相緣起於空,歸於空。
這種樸素的哲學觀點也是道家所秉持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拋開宗教的神學性,我很喜歡宗教的故事性和哲學性。
很大程度上,文明的發展是基於哲學的,說到底,怎麼認識世界、以什麼態度與世界相處,決定了科技發展水平和人類發展水平。這是符合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觀的。
王小波曾說過: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夠的,他還應當有詩意的世界。總書記也講: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詩意的世界和無我的狀態本質都是精神層面的。物質和精神是文明發展的兩個方面,其發展規律是雙螺旋交替上升、相得益彰的。
正如計算機硬件的發展使得更複雜的操作系統得以運行其上,從而可以更快捷地實現更多的功能,進而又促進了硬件的迭代。
古希臘奴隸社會的組織形式極大地促進了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東西方的文化在此交融,進而演化出了古希臘哲學,西方哲學開始了第一個發展時期。
封建主義需要一套適應其生產力發展和統治的哲學工具,這便是經院哲學。而地理大發現和航海技術的發展又打破了經院哲學的統治,資本主義粉墨登場。
文藝復興是這個階段精神領域的重要標誌,這個階段哲學的主要功能是反宗教,客觀的結果是科學發展得以衝破藩籬,也可以說這個階段自然哲學和人文哲學孕育了科學。
歐洲工業革命的完成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發展,自然科學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人類認知進程,古典哲學也完成了歷史使命,現代哲學應運而生,這個階段也誕生了科學的規範:通過觀察和實證,進行數學的歸納。
透過哲學歷史的視角,當前正在發生什麼,主要矛盾發生了什麼變化,未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演變呢?
人民創造歷史,但往往多數身處其中的人,並未意識到這個過程,這是人類發展歷史決定的,100年前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與1000年前差別不大,這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
人喜歡用固有的慣性思維觀察世界,並給出結論,但當生產力水平達到一定高度,世界變化的速度遠遠超越了多數人的認知和接受程度。
研究世界變局首先要明確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不同國家、身處不同地位、境遇的人可能給出不同的答案,但不同國家、地區、族群的主要矛盾並不一定是世界的主要矛盾,例如烏克蘭的主要矛盾可能是其與俄羅斯及美國關係的問題,巴基斯坦的主要矛盾是與印度的領土爭議問題,而這些都不是世界的主要矛盾。
在近代歷史上,能稱得上世界主要矛盾的一是冷戰時期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的矛盾,二是911後恐怖主義與文明社會的矛盾。
前者以蘇聯的瓦解為代表,後者以“本”被斬首被剿滅為代表,分別結束了兩個時期的主要矛盾。
現在的主要矛盾是霸權主義、極端民族主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的外部條件是全球化發展,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美國。
美國看到這個矛盾變化的政治家不多,特朗普競選提出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拜登直接提出“美國回來了”,相比之下,特朗普算是一個頭腦清楚的政治家。
因為特朗普口號背後的潛台詞是“美國已經不再偉大,需要調整政策,再次偉大”,而拜登的潛台詞是“我們缺位了,繼續回來,干好以前的工作”,但是,世界已經發生深刻的變化,美國不想當老二,尷尬的是卻做不了老大了。
一、美國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而是建立在教條主義之上的霸權國家。
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富裕,不能只看消費或GDP,美國的發展模式很像中國一些盲目擴張的地方城投公司,都是依靠所謂的政府信用不斷借新還舊,導致債務規模不斷擴大。
美國跟城投公司唯一的不同是,城投公司把多數錢用在了基礎設施建設上,而美國把多數錢用在了打仗上了,城投公司不破產的前提是經濟不斷發展,美國的不破產的前提是霸權得以持續。
所以富裕,不是美國追求的目標,而是追求霸權過程中的副產品,事實上,從資產負債表上看,如果美國不維持霸權,早就破產了。
美國的文化和制度決定了其扮演“紳士的流氓”,既要有面子又要有好處,這就決定了其最終政策走向打腫臉充胖子的境地,所以美國的苦只有美國人知道。
二、客觀認知中美,中美之間的很多比較都是可笑的。
對美國的認知,存在兩種極端:一種是崇美,一種是反美,都是不自信的表現,持這兩種極端認識的人數佔世界人口的大多數。
崇美派往往妄自菲薄,認為美國超級大國,不可超越;反美派認為美國一切都是邪惡的,完全靠剝削世界人民過活,是一切矛盾的根源。
對美國客觀的分析是必要的,中國的目標絕不是超越美國,因為超越美國是必然。
如果一個孩子把二十年後自己的身高目標設定為一米六,那有什麼意義呢?中國的GDP如果按購買力評價,早已超越了美國,即便按美元計價,超越美國也就是十年以內的事情,但這沒有任何比較的價值。
兩國國土面積相當,美國人口還不到中國的零頭,中國只要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五分之一,GDP總額就會超越美國。中國和美國之間實力的比較有點像一個200公斤的搏擊愛好者和一個40公斤的專業拳擊手之間的比賽。
注意,中國現在已經不是100多年前躺在煙館裡的那個胖子了,你說這場比賽誰能贏呢?不好說,因為那個40公斤的專業選手壓根就不想上場也不能上場了。
其他中美之間的一些比較也不具太大意義,諸如鋼鐵產量、發電量、船舶噸位等等,這些“厲害了”也沒太大意義,這跟一個三口之家,跟四世同堂二十口人的鄰居比飯量一樣可笑。
比較有意義的反而是諸如奧運會獎牌這樣的排名,一國的體育水平不僅僅跟人口數量有關,更重要的是科學的方法、先進的理論、頂尖的設備,所以奧運會獎牌是國家實力的晴雨表,歷史上奧運獎牌排名基本代表了那個時期的國家實力排名。東京奧運會我們與美國還差一點,這是客觀的。
三、沒有老大的世界會怎樣?
首先,這不是一件好事,歷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核心就會生亂,就會動蕩。
美國深陷政治正確的泥潭,這種陷阱遠比修昔底德陷阱威脅更大。美國不乏謀士,但政治正確讓美國陷入到了“兩個凡是”的誤區:凡是一黨同意的,另一黨必然反對;凡是遏制中國的政策,無論對錯,兩黨統統贊成。
表面上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更加敵對了,背後的邏輯是美國已經沒有了政策騰挪空間,敵對表現出的只是戰略上虛弱。
在戰場上美國也顯示出了這一特點,例如美國採取暗殺的手段對付伊朗,阿富汗塔利班卻用不戰屈人之兵的方式給美國下達撤軍時限。
不管美國願不願意做老二,現在的趨勢是老大很可能做不成了。而我們從來不想做美國這樣的老大,而且沒有其他國家有條件做老大。
未來一段時間,老大缺位的世界需要面對恐怖主義的外溢的風險,警惕ISIS這樣的跨國、跨地區的組織,在中東、遠東建成統一的國家。
未來泛民族概念也許會興起,歐盟和東盟一體化的進程也許會加速,未來世界也許會進入一個區域、民族一體化的整合階段,這個階段難免會有局部或區域性的戰亂髮生,但中美在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政策下會逐漸達成一致,戰爭溢出的風險不大。這個過程必然是漫長和艱辛的,也會有諸多超出想象的事件發生。
借用金剛經的偈子總結本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