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鄲,位於河北省南端、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戰國邯鄲為趙國都城,“邯鄲”二字作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華地名文化的特例。邯鄲是晉冀魯豫四省要衝和中原經濟區腹心、華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廣鐵路、京廣高鐵縱貫南北,邯長鐵路、邯濟鐵路橫跨東西,邯黃鐵路直通黃驊港口 ,京深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公路、太行山高速公路貫穿南北,交通便利。
下面,通過一組照片,小編帶你走進1939年的邯鄲,一起去看看八十年前邯鄲舊模樣。
照片中幾位等客的人力車夫正坐在火車站前廣場上小息嘮嗑。其中一位的老婆剛剛生了個大胖小子,他正在給大家一起分享喜悅,從他那滿臉笑容分明感受到了他人生第一次做父親的喜悅之情。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邯鄲,這樣的人力車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在火車站周邊生活的農民,靠這樣一輛三輪車拉客完全可以養家糊口。
兩個穿着和服打着遮陽傘的東洋女子正從邯鄲大街上走過,自邯鄲被日軍佔領後,一些日本軍人把家屬接到了中國,經常有穿着日本和服的女人在大街上走過,邯鄲儼然成了日本人的家園。照片中,一家門頭上寫着“共和祥”招牌的小飯店前停着兩輛自行車,一個男子正站在門前台階上,那時候,能騎上自行車的基本都是日本人,也或是特務和漢奸。
這張照片是幾位工人正在對邯鄲老城門進行刷新。這座邯鄲老城門建於宋朝,後經歷朝代幾經翻新屹立不倒。待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邯鄲城擴大了規模,“城周八里、城牆基厚三丈,築敵台二十有五,台立鋪舍三楹,四城門各券層城。”照片中的邯鄲城應該建於嘉靖二十四年,歷經四百年風雨。城門口坐着一位警察,城樓里有騎着自行車的人進出,城牆邊還站着一位鬼子兵。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9年的邯鄲火車站。那時候,邯鄲火車站是平漢鐵路上的幾個主要大站之一,站里來來往往的旅客不多,一位警察和一位站台工作人員在站着嘮嗑。那時候,正是抗日烽煙鼎盛的年代,邯鄲火車站承載的不僅僅是抗日物資的運輸,有時也幾經易手,被日軍佔領。不管怎麼樣,一座城市能有一座火車站,預示了邯鄲在京津冀大三角不可撼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