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拍攝於1914年的重慶奉節縣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攝者是來華遊歷的外國探險家。奉節,古稱夔州,是重慶的東大門,位於長江三峽腹心。歷史上奉節被稱為“控帶二川,限隔五溪,據荊楚之上游,為巴蜀之喉吭”。奉節地處川東門戶,故又別稱“夔門”,也稱“詩城”。奉節是一座歷史悠久、軍事地位顯要、文化積澱深厚、民風淳樸古雅的文明古城。
下面就讓我們通過當年的外國人的攝影鏡頭,一起去看看百年前的奉節的樣子。
1914年的奉節,江岸邊的風光,天空中藍天白雲,江水緩緩流動。一派寧靜美麗的景象。
1914年的奉節,一艘客船上的兩個年輕乘客的合影。根據當時拍攝照片的外國人的文字說明,這倆年輕人是表兄弟的關係。倆人盤腿端坐在船上,眼睛微閉,就像入定的老僧一樣。前方船頭上,幾個船工正在撐船。
1914年的巫峽,巫峽綺麗幽深,以俊秀著稱天下。有詩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明清時代,奉節控制下的長江三峽是南方最繁榮的交通走廊。
1914年的奉節,站在奉節城後面的一的龍崗山上,俯瞰奉節城的全景。依稀可以看到當時的奉節老城內層層疊疊的樓閣,古色古香,極為精美。奉節老城又名永安鎮,是長江沿岸上著名的古城與碼頭。奉節老城建在長江北岸一處寬闊的古洪積階地上,下臨長江,背依龍崗山,東傍梅溪河。其下游4即為瞿塘峽上口天險夔門,為扼守三峽上口和川東的軍事重地。奉節老城後來在三峽建設當中被淹沒了,現在想來,非常可惜。
1914年的奉節,江邊的四個當地人的合影。他們穿着樸素,當時雖然已經是民初,但是可以看到他們依然留着清代人的辮子,他們身體健壯,面容和善,百年前的他們,如此鮮活地站在我們面前。
1914年的奉節,瞿塘峽棧道上的修路人。瞿塘峽古棧道修建於清代晚期,一共有四條,即峽路、孟良梯、白帝山南的偷水孔以及“上天梯”,其中瞿塘峽段最為險峻。當年建造時頗費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