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拍攝於1914年的山西陽城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攝者是美國地質學家菲德克·克拉普。1913年,克拉普接受美孚石油公司聘請來華進行地質考察,考察團由克拉普率領由北京出發,經直隸張家口、懷安,再由晉入陝,最後經河南往武漢,再乘船前往上海轉回天津。在漫長的考察過程中,克拉普除了進行地質勘探之外,還沿途拍攝了許多風光和民眾生活的照片,也因此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就是克拉普經過山西陽城時拍攝的幾張照片。陽城古稱獲澤,位於山西東南端,陽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相傳古代留下了“舜耕於歷山,漁於獲澤”、“商湯桑林籌雨”等眾多的古老傳說。清代康熙、雍正年間,陽城與陝西韓城、安徽桐城同為文化發達之鄉,在澤州府所轄五縣中文風最高,贏得了“名列三城,風高五屬”的美譽。
1914年的陽城蘆葦河,沿河的山坡都開墾成了層層疊疊的梯田。蘆葦河位於陽城縣境北部,全長五十公里,與沁河、獲澤河同屬黃河水系。當年的蘆葦河日夜奔流不息,滋養了陽城人的祖祖輩輩。
1914年的陽城,潤城古鎮沁渡里,潤城古鎮是一座享譽久遠的文化大鎮、歷史名鎮和商貿重鎮。作為一直是陽城最繁華的城鎮,潤城古鎮曾有三座古堡,分別是屯城、劉善城和砥洎城,前兩座已經只剩下遺址,只有砥洎城依然堅挺。潤城古鎮還是一個著名景點,古陽城八景之一的“沁渡扁舟”,就是對古鎮沁河沿岸風光的高度濃縮。
1914年的沁河,克拉普考察團正準備乘坐渡船過河,這艘渡船的樣子看上去有些奇特,船尾隆起了兩片像翅膀一樣的構件。
1914年的陽城,克拉普考察團乘坐的渡船上,幾個和他們同船的當地百姓和一頭騾子。百年前的陽城百姓,如此清晰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1914年的陽城,沁河兩岸的風光。沁河是山西僅次於汾河的第二大河流,它流經陽城縣,千百年來滋潤灌溉陽城的農田,也養育了生活在這裡的祖祖輩輩的陽城人。
1914年的陽城境內,渾厚浩瀚的黃土高坡。黃土高坡的地形特點是溝壑縱橫,山地與斷谷、盆地相間分布。地勢起伏很大,遠看起來支離破碎,極其不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