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是法國人後裔,出生在紐約,但在法國長大,後回到美國先後生活在紐約和芝加哥,她一生拍攝了超過10萬張照片。
2007年,芝加哥當地歷史學家約翰·馬魯夫發現了她的大量底片並開始整理,此後她的作品登上美國以至意大利、阿根廷和英國等地的報紙。2009年4月21日病逝於芝加哥。
2010年,薇薇安的作品開始在芝加哥進行展出,成為攝影圈中熱議的人物,並被認可為美國當代最重要的街頭攝影師之一。
發現薇薇安
2007年,29歲的eBay 店主、芝加哥房地產經紀人約翰,在一個房屋拍賣會上花400美元買了一箱資料,那便是薇薇安之作——該拍賣會拍賣了她的財產,因為貧窮使得她付不起房租——羊皮紙文件夾上貼有法文標籤,裡面包括10萬張尚未被沖洗的黑白底片,還有2萬張幻燈片和數以千計的膠片。但當馬盧夫開始瀏覽這些底片的時候,他逐漸意識到它們有多麼珍貴。
“那時我還不知道什麼是‘街頭攝影’”,馬盧夫在其關於薇薇安的博客上寫道。他彼時正與人合作,為阿卡迪亞(Arcadia)出版公司的“美國影像系列圖書”收集芝加哥波提吉公園(Portage Park)一帶的歷史圖像,然而在數萬幅作品中,他沒有發現任何波提吉公園的圖像。實際上,他並不確定自己發現了什麼。
在眾多沒有被挖掘過的底片中,有大量上世紀50到70年代芝加哥街頭的照片,這些看似隨意的街頭影像對於芝加哥,甚至於美國發展的歷史,都有着非常詳細的記錄。那些影像有着一種質樸卻撼動人心的力量,這是馬盧夫從來沒有在其他的街頭攝影作品中感受過的。他意識到,這個未知的薇薇安原來如此才華橫溢。他把自己拍的照片和薇薇安的作品相比,簡直是相形見絀。
“是她讓我學會了攝影。我買了一些關於街頭攝影大師的書籍。心想,她如此特別,怎麼都沒人知道她的存在?”但當他試着從網絡上搜尋她的名字時,搜尋那個出現在相片紙帶上的名字時,卻只得到了一則訃聞。對於一個攝影新手來說,馬盧夫還需要尋求更多反饋。
他把薇薇安的部分照片張貼在攝影網站Flickr上,一時間俘獲和感動了數百名“觀眾”。他“淘”的那個盛滿資料的大箱子,更像一個穿越時光而來的“影像寶庫”。
在這個塵封的“時間膠囊”里,有着怎樣一段傳奇人生?馬盧夫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這個已故的、才華橫溢的老婦人,並讓世人都能夠欣賞到她的傑作。
2009年底,馬盧夫為薇薇安建立博客,公布了更多照片,溢美之詞紛至沓來。除了馬盧夫,還有更多人也擁有薇薇安的膠捲與底片。
2008年,第一幅薇薇安的作品出現在網絡上,屬於另一位擁有者羅恩·斯蘭特瑞(Ron Slattery)。此後這批照片轉入傑夫·高德斯坦(Jeff Goldstein)和他的合作夥伴手中,傑夫擁有1.2萬張負片和70個非沖洗膠片。傑夫在網上坦言,在他頻繁去芝加哥某個跳蚤市場時,多次被人拉到一邊,問:“你看那邊的人,是他第一個發現了薇薇安·邁爾的照片。”“那邊的人”便是馬盧夫。從那時起傑夫便開始從他人手中購得部分薇薇安的遺作。
在2010年春天,他終於成功從羅恩手中買到了他的收藏。傑夫也為薇薇安開通了一個網站,與人分享她的照片和電影。
圖文:網絡
編輯: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