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段羅君/文 梁臻/攝 通訊員 馬紀
今天(11月1日),“攜手十年共富路——聖奧助力萬阜學子成才攝影展”在聖奧科創園舉行。
這是一組特別的攝影展,主角們是浙江青田縣萬阜鄉的學生們。攝影師浙江日報記者梁臻用十年時間,記錄下他們曾經的模樣:寂寞的山村、破舊的泥房、簡陋的校園,學生們有的和父母擠住在養鴨棚里,有的把板凳當課桌……
十年,記錄了學生們的成長,也見證了夢想的綻放:有的大學畢業來到杭州工作,有的走出山村在城裡安家,還有的在家鄉的高中讀書。而昔日的山村赤膊房已粉刷了外牆,曾經的顛簸山道也變得平坦通暢,鏡頭裡的世界愈發鮮活。

十年見證夢想的綻放
攝影展現場,周飛鈺見到了一張張熟悉的面孔。
“鄭叔叔,你還記得我嗎?那時候我就站在你的身邊。”周飛鈺指着聖奧慈善基金會創會會長鄭明治身後的一張大合影,站在他身邊那個穿黃色衣服的小女孩就是周飛鈺,鄭明治忍不住感慨這份奇妙的緣分。
“你知道她是誰嗎?十年前才這麼點高,現在已經在杭州工作了……”鄭明治開心地逢人就介紹。

鄭明治和周飛鈺
出生在青田縣萬阜鄉柘洋村的周飛鈺,從小最大的夢想就是走出大山,到杭州這座美麗的城市工作生活。
如今,周飛鈺的夢想終於實現,今年她正式成為了邵逸夫醫院的一名護士。
“我永遠不會忘記十年前,叔叔阿姨們不辭辛苦,趕來萬阜鄉校看望我們。你們的到來,讓暗淡的生活重新迸發出燦爛的光輝,讓希望的光芒照亮了我們的前程。”周飛鈺特意趕到攝影展現場,“我是沐浴在溫暖幸福中非常幸運的一員。”

2012年9月7日,周飛鈺在青田萬阜鄉柘洋村家裡做作業。

2022年8月1日,周飛鈺從溫州醫科大學畢業,成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一名護士。
周飛鈺口中的叔叔阿姨,正是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以下簡稱“浙報集團”)和聖奧慈善基金會的幫扶人員。
根據浙江省的統一安排,自2000年到2018年,浙報集團對口幫扶萬阜鄉——青田縣一個最偏遠的鄉,離杭州有八九個小時的車程。結對以來,浙報集團累計為萬阜鄉提供扶貧物資資金2800多萬元,並先後派出6位農村指導員在萬阜鄉掛職,浙江日報全媒體視頻影像部副主任梁臻正是其中一位。
2012年9月,梁臻帶着相機走進萬阜鄉的幾個村子,連續拍攝了50多位在家做作業的學生。“當時一個大眼睛的小姑娘對知識的渴望觸動了我,當時我就在想,要為他們做點什麼。”梁臻說。
轉眼十年過去了,山村孩童已長成青春少年。今年7月,梁臻再次尋訪十年前被幫助過的學生和被拍攝過的村民,歷經三個月,完成了這組最新拍攝,也有了這場意義特殊的攝影展。

2012年9月7日,劉冰冰在萬阜鄉柘洋村家裡做作業。

2022年9月16日,在金華東陽橫店影視學院,劉冰冰參加開學前的軍訓。
十年捐資助學萬阜學子
“帶我飛,給我希望,我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十年前,孩子們的歌聲迴響在萬阜鄉中心學校。為了讓夢想奔跑,讓萬阜鄉的孩子們有飛出大山的力量,2012年11月2日,在浙報集團的牽線下,浙江聖奧慈善基金會向萬阜鄉捐助100萬元,用於萬阜學校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和老師進修培訓。在這些愛心人士的幫助下,萬阜鄉的學生第一次穿上了統一的校服,第一次在學校洗上了熱水澡,第一次上了動漫課……10年來,這筆基金嚴格按照約定用於教育事業,共有約3000人次受益,助力萬阜鄉走出了100多位大中專學生。
從梁臻的鏡頭裡可以看到,萬阜鄉孩子們的夢想正在綻放。有的大學畢業來到杭州工作,有的走出山村在城裡安家,還有的在家鄉的高中讀書……如今,在外界的幫扶支持下,不光是學生,萬阜鄉的年輕教師們也有了培訓經費,解決了從山裡到麗水、杭州等城市進修的後顧之憂,越發安心紮根山村的教育事業。

今年11月1日恰逢聖奧集團成立31周年,也是聖奧慈善基金會成立11周年。聖奧慈善基金會自成立以來,聚焦助學、敬老、扶貧、救災等各項工作,累計捐贈1.85億元,實施捐贈項目305個,受益人數逾22萬。
“一路走來,我們深知發展的不容易,也深深懂得守望相助的難能可貴。當我們有一些能力時,理應義不容辭、竭盡所能地回饋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聖奧集團董事長倪良正說道。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