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攝影之美
享受快樂人生
——與影友談談攝影體會
作者 楊俊亮
攝影是一種美的享受
享受在尋美的過程中
攝影是一種渲泄
情感流淌在美的畫面中
攝影是快樂的沐浴
酣暢淋漓在美麗的細雨中
愛攝影就是熱愛生活
愛攝影就是熱愛生命
背上你的相機
邁開你的雙腿
去攝取心靈的美圖
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拍了不少照片,也組織了許多攝影活動,但終因太笨,成效不大。攝影理論一知半解,攝影器材的性能也弄不大懂,我只是憑感覺去拍照,這個感覺就是對“美”的喜愛和追求。我認為“美”是攝影的靈魂,是攝影作品評價的標準。不管用什麼器材,採取什麼方法,只要拍攝出來的照片感覺到美,就是好作品。你的作品如果能給人以美的觀感、美的享受,進而引發起美的聯想,美的追求,那麼,你就成為了“美”的使者。
我願做美的使者。“美”使我對祖國更加熱愛,對和平更加熱愛,對工作更加熱愛,對朋友更加熱愛;“美”使我對一切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憧憬,對生命也更加依戀。
美在我的心中,美在我的潛意識裡,美的感覺指揮我按動快門,攝下了一張張美的圖畫。由於對攝影的日益痴迷,我逾來逾感受到世界上的一切一切竟是如此之美—— 天美地也美,山美水也美,花美草也美,人美物也美,宏觀美微觀也美,運動美靜止也美,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的美組成了我們這個色彩斑斕世界,織就了我們五光十色的美好生活。
美有千種萬種,每一種美都有其特殊的核心特徵和表現形式。比如:
形體之美,美在修為兼備。無論是亭亭玉立的模特,還是輕舞霓裳的演員;無論是年輕威武的戰士,還是劈波斬浪的運動員,其形體或婀娜,或剛健,或運動,或靜立,都令人心房抖顫,嘖嘆不已。這是一種盪魂攝魄之美,是一種神形統一之美,是一種修為兼備之美。身體健康是形成形體美的基礎,修飾打扮是提升形體美的手段,凈化心靈是保持形體美的關鍵。練形體,不僅是練身體,也是練精神、練氣質、練修養;欣賞形體,不僅是欣賞人的儀錶,更重要是欣賞人心靈、性格、語言、道德、行為的和諧統一美,通過這種欣賞,真正起到的作用是激勵人們熱愛自我、修飾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人人都成為時代最美的人。
肖像之美,美在形神合一。無論是美術還是攝影,表現人物肖像,都是基本課程之一。從人體自身來講,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胖有瘦;從所處地域來講,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南方人有北方人;從身份來講,有工人,有農民,有學生,有商人,有解放軍;從從事的職業來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數不勝數。多類人群各有其神態,或有其年齡特徵,或有其地域特點,或有其經歷特色,或有其行業烙印,觀察和研究的時間長了,你就能用手中的相機和畫筆把他們準確地表現出來,形成鮮活的形象之美,達到形神合一之境界。如老人形象於滄桑中透出堅韌,姑娘形象於俊美中呈現活力,工人形象於硬朗中顯現剛毅,農民形象於粗糙中包裹純樸,演員形象在俏麗中伸展美麗,兒童形象在爛漫中彰顯純真,等等,等等。“形神合一”的肖像,能給人以極端的美感。
原野之美,美在遼闊壯觀。大多數的攝影家喜歡自然的風光,尤其喜愛無邊的原野。拍攝原野,不僅能拍好片大片,更能開闊我們和視野,感受大廈自然的偉大,受到心靈上的震撼。原野上的群山,逶迤連綿,雄渾壯觀;原野上的林海,擁彩疊翠,惟餘莽莽;原野上的草場,一碧萬頃,無邊無際;原野上的沙漠,堆丘滾浪,金光閃爍。人們置身於遼闊的原野,無不心曠神怡,嘆為觀止。遼闊的原野,壯觀的原野,神秘的原野,帶給我們的是空靈之美,震撼之美,心靈凈化之美。
建築之美,美在文化底蘊。旅遊攝影,各類建築佔據相當比例。建築從類別上講分為園林建築、宮殿建築、民居建築、寺廟建築、場館建築、陵墓建築等多種。各種建築無論是古代建築還是現代建築,無論是中式建築還是洋式建築,也無論是民族建築還是宗教建築,都呈現出不同特色之美,包含着深重的文化底蘊。譬如大家都知道的北京十大建築,五十年代的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中國美術館、北京火車站;八十年代的國家圖書館、國際展覽中心、長城飯店;九十年代的中央電視塔、奧林匹克中心、北京新世界中心;當代建築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央視新大樓等,不僅設計獨特,形式多樣,風格迥異,極具美感,而且每個建築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體現一種厚重的文化傳承,給人的感官和心理上帶來極大衝擊力。
公園之美,美在巧奪天工。城鄉處處有公園,公園處處是美景。公園是人們最喜愛的休閑場所。無論是古已有之的公園,還是新開發的公園;無論是城市裡的公園,還是郊野公園;無論是大眾化的公園,還是具有某種特色的公園,都體現着不同的設計之美,文化傳承之美,人文特色之美。縱觀這些公園,特別是年代久遠、具有深厚文化積澱的公園,小橋流水、亭台樓閣,真的是巧奪天工,美不勝收。公園是公共活動之園。因此,滿足人的需要是設計公園、建設公園、發揮公園作用的最根本目的。人有感官需要,公園裡就栽種了各類樹木和花草,供人們欣賞;人有活動需要,公園裡就修建了各類文體設施,供人們鍛煉和娛樂;人們有交友的需要,公園裡就鋪設了條條幽靜的小路,供情侶們漫步其間,傾訴心語。巧奪天工的設施配上人們的歡歌笑語,公園才有生氣,才有活力,才能充分體現公園之美麗、公園之魅力、公園之功能。
花草之美,美在形形色色。千萬種花草在裝扮着世界,他們為自然界之美而競相開放,爭奇鬥豔。花朵有大有小,但都不甘寂寞,以最好的形態和姿色展示自我;花期有長有短,但都不悲觀失落,縱然是曇花一現也要“瀟洒走一回”。春桃的嬌羞粉面,夏荷的皎潔艷麗,秋菊的多彩多姿,冬梅的傲霜鬥雪,都有其獨有的美麗和魅力。燦爛花海攝影者要悉心琢磨,細緻觀察,運用攝影的語言和技法把形形色色、色彩斑斕的各類花卉獨有的特色之美、艷麗之鮮、奉獻之情充分體現出來,供人們品味和欣賞,進一步激發人們對大千世界、自然之美的崇拜和熱愛。
動物之美,美在貌色聲態。有一句名言說“切勿與小孩和動物一起表演”,因為小孩和動物的語言和表情是純真的,不會做作。動物的表情是生動的、自然的,每類動物都有其自己的神態,它們的美就表現在它們貌色聲態之中。駿馬的神態是昂揚奔放,呈現張力之美;老牛的神態是踏實本分,呈現憨厚之美;蒼鷹的神態是迎風展翅,呈現勇敢之美;鴿子的神態是安靜婷美,呈現和平之美;和人最親近的小貓小狗憨態可掬,惹人疼愛,呈現的是安然之美。把每一種動物的貌色聲態表現出來,你的拍攝就成功了。
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高山之美,美在險峻;大海之美,美在浩瀚;朝霞之美,美在絢爛;月夜之美,美在寧靜;城市之美,美在繁華;鄉村之美,美在質樸;運動之美,美在矯健;人文之美,美在和諧;工作之美,美在奉獻;舞蹈之美,美在造形;演藝之美,美在傳神;兒童之美,美在純真;少女之美,美在活潑;工藝之美,美在精巧;雕塑之美,美在莊嚴;……。
大千世界,處處有美,人的青年時代很美,人到老年也很美;人的正面很美,人的背影也很美;外國人很美,中國人也很美;中國的風光很美,外國的風光也很美;城市的風光很美,農村的風光也很美;現代建築很美,古老建築也很美;宏大場面很美,微觀世界也美;錦繡江南很美,粗獷的西北也很美;多彩的天空很美,多姿的流水也很美;白天的風光很美,夜晚的風光也很美;晴天的風景很美,雨雪天的風景也很美;高山的風景很美,溝谷的風景也很美;燦爛的花朵很美,成熟的果實也很美;參天大樹很美,枝枝葉葉也很美;自然景觀很美,人造景觀也很美;現代的生活很美,原生態的生活也很美……美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這些都是我們取之不盡、拍攝不完的題材。
攝影就是通過美的外表探索美的精髓然後把它表現出來,給人以感染和感動。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要素:
一是,攝影之美,美在心中。從廣泛的意義上說,攝影屬於美術範疇,也就是說,它是表現美的藝術。只有具有美的心靈、美的企盼、美的意願、美的品德,才能積極地探尋美、深刻地挖掘美、用心地研究美,恰當地表現美。
二是,攝影之美,美在眼中。藝術大師羅丹說:“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常言道“慧眼識珠”。攝影人必須練就“火眼金睛”,要刻苦訓練發現美、提煉美、凝固美的能力。要熱愛生活、勤于思考、細緻觀察,以美的心靈去感受現實世界。平時要多看影展,多看攝影畫冊,多看別人好的作品,看得多了,眼睛就“毒”了,就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美,照出別人照不出來的好作品。
三是,攝影之美,美在手中。就是要努力鑽研和掌握攝影技巧。攝影入門並不難,但要真正拍出一些好東西,成為攝影家,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認為“拍是硬道理”,光是看書不行,必須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多想多看,多拍多練,我們的攝影水平才能不斷得到提高,我們表達美的願望和創造美的目標才能很好得到實現。
四是,攝影之美,美在積累。這個積累不僅是攝影經驗的積累,而且是多方面知識的積累。一個出色的攝影家,絕對不是單純的會攝影,他一定是有着多方面的才華(比如美術、書法、文學、哲學、表演等)。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實際是攝影家內涵素養和審美情感的釋放。一幅好的攝影作品,可以看作是一幅書法,可以看作是一首歌,也可以看作是一首詩。只有具備多方面才能的積累,才真正具有發現美、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每一名攝影家,每一位愛好攝影的人士都應該是美的發現者,美的倡導者,美的創造者,美的實踐者。
讓美裝點我們的生活,伴隨着我們的終生!
(2022年9月於北京)
作者簡介:楊俊亮,河北承德市人,1976年入伍,在北京軍區部隊服役26年,正團職上校轉業,在北京市朝陽區民政部門擔任領導幹部10年,2013年退休。喜愛文學、美術、書法、攝影,多篇作品在報刊發表。曾獨立或與他人共同編著《軍事訓練中政治工作》、《社交一百法》、《保衛解放區》、《石子集》、《零落心香》、《美在心中》、《靈動瞬間》等書籍10餘部。有多篇文學、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在報刊、電台、電視台發表。書法作品兩次被中國郵政編輯郵冊全國發行,2021年為中央電視總台春節晚會題寫春聯,被全國藝術家信息中心評為“中國書法終身成就獎 ”。軍事教材曾被評為全軍九五期間軍事科研成果一等獎,對聯作品曾獲北京軍區戰友報對聯徵集一等獎,歌詞創作曾獲一次全軍一等獎,一次全國銀獎,三次全國金獎,獲得2019北京世界園藝術博覽會歌曲徵集優秀獎。獲得全國音樂創作突出貢獻獎,並被評為中國優秀音樂指導師(作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