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應該是所有攝影愛好者都喜歡拍攝的一類題材。在外出旅遊時,包括機場、教堂以及當地的特色建築,甚至是入住的酒店,我都會習慣性地拍下來。而且不僅是外觀,很多建築內部的空間布局和裝飾陳設同樣也很精彩。
但由於受室內光線條件多變與陳設繁雜等因素的影響,室內建築攝影相對於室外的拍攝來說往往會更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對於初次接觸該題材的攝影愛好者,常常會覺得無從下手。下面就以我的經驗,分享8個簡單且實用的攝影技巧,一起來了解如何才能拍出令人滿意的室內建築攝影照吧。
儘管本文分享的是手機拍攝技巧,但大部分也同樣適用於你用其它攝影器材進行創作。
一、持平拍攝
大部分的建築照片還是要持平拍攝才行,所以在按下快門前一定要檢查一下,前期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推到後期。要知道,哪怕是前期輕微的偏差都需要我們在後期付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修正。
目前市場上的很多手機都內置有水平儀,你可以在設置中調出來,包括一些第三方拍攝軟件也會有此類功能。你還可以通過調出手機中的三分線,跟建築內的一些橫豎線條做一個對比參照,有助於你拍出端正的畫面。
當然也可以通過後期對照片進行一些角度和透視的矯正,但這裡我需要強調一個被很多手機攝影愛好者忽略的問題,就是手機自帶的水印,拍攝前一定要關閉。
比如上面這張照片,儘管拍攝的時候我盡量做到持平手機了,但最終的效果還是有點傾斜。但由於左下角水印的存在,就很難對照片進行二次構圖了。否則經過一些旋轉、剪裁和透視變形的調整後,或許建築的整體效果滿意了,但是水印部分估計就變得殘缺不全或者歪七扭八了。
二、利用室內燈光
在拍攝之前,我會把房間里能亮的燈全部打開,尤其是帶有窗戶的房間,這不僅是為了畫面的美觀,更主要的是用來平衡室內外的光比。減少室內外光線的明暗反差,更有利於畫面整體的曝光控制,從而拍出更完美的照片。
三、鎖定曝光和對焦
打開手機中的相機,一般長按屏幕就可以對畫面進行曝光和對焦的鎖定。先鎖定後再上下滑動屏幕上的小太陽圖標,調整到一個恰當的曝光效果。
因為大部分時候我們在按快門前還要對構圖進行一些微調,鎖定後就可以避免在我們改變構圖時,手機對畫面的曝光和對焦的自動調整了。
四、藉助全景功能
很多時候,由於室內的空間限制,在拍攝大場景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運用手機中的超廣角鏡頭了。但這樣有一個弊端就是畫面邊緣位置的畸變會很嚴重,而畸變對於嚴謹的建築攝影來說絕對是難以接受的。
這時就可以用主鏡頭(廣角鏡頭)通過全景拍攝的方式來完成了。既可以拍攝更大的畫面同時也避免了畸變的問題。何況並不是所有手機都配有超廣角鏡頭,但幾乎都具備全景拍攝的功能。
五、記得拉起紗簾
和上面第二點平衡室內外光比的目的一樣。酒店的房間一般都是有兩層窗帘的,紗簾能把戶外的陽光進行一個柔化處理,從而降低室內外的明暗反差。
六、打開電視機
如果你拍攝的是客廳或者KTV包間,最好把電視機打開,否則照片里就會有一大塊黑色,看起來會很難看。如果電視屏幕在你照片中又處於一個相對居中的位置,那就更凸顯了。
七、構圖要巧妙
尤其是那些結構很特別的建築,一定要把它的特色拍出來。比如下面這張照片,拍攝於北京的一家書店內。
通過一系列遞進疊加的拱形結構,使得畫面更有縱深感,也凸顯了這家書店的設計美感。恰如其分的人物經過,更為畫面增添了一個視覺中心。
這兩張照片拍攝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C柱,上圖是整體效果,下圖是局部特寫。
八、善用三腳架
沒錯,就是三腳架。即便用手機拍照,我也會隨身攜帶。三腳架能給你的拍攝帶來無與倫比的穩定性,尤其在暗光環境里。不管你的手機擁有多麼先進的拍攝功能,用三腳架拍出的照片在畫質上都會提升很多。
另外,建築物都是靜止的,也不需要你通過快速移動相機來不斷調整構圖或追蹤被攝物,三腳架自然也不會成為拍攝的阻礙,有什麼理由不用呢。
這裡是【手機攝影手冊】,我是楊濤。歡迎您的關注、點贊和轉發支持。也要感謝我的愛人給予陪伴和照顧。
楊麗萍別墅、網紅S灣,還有鹿卧山的神秘崖洞,大理洱海旅拍遊記
搞懂手機攝影這18個問題,不管拍照片還是視頻,效果更專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