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閩江之心重要節點!看老照片記錄中洲島百年前繁華→

2022年09月28日10:36:41 美女 1767

有着“南台明珠”美譽的中洲島,是閩江之心的重要節點。近日,長樂區朝陽中學歷史老師鄭巧蓬,收集到一批中洲島的老照片和輿圖,時間跨度從明代到近代。其中,一張由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122年前的中洲島老照片,見證了清代中洲島的繁華。

福州閩江之心重要節點!看老照片記錄中洲島百年前繁華→ - 天天要聞

1900年中洲島照片。

記者看到,這張攝於1900年的中洲島老照片上,島上鱗次櫛比、密密麻麻都是建築。萬壽橋上人潮湧動,看起來很擁擠。鄭巧蓬告訴記者,1842年,福州被列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中洲島上,很多外國人來到這裡傳教、經商、辦學,創辦醫院,設立領事館等。

鄭巧蓬還從各處圖書館搜集到中洲島從明代到近代的輿圖、地圖。從這些圖上明顯能看出,五百年來,中洲島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據學者研究,中洲島形成於宋代,中洲島所處的閩江因泥沙淤積出現沙洲。宋崇寧二年(1103年),當時福州知府王祖道造浮橋相連,於北港置舟16隻,中港置舟73隻,南港置舟13隻,共以舟102隻為梁。

陸遊當時曾走浮橋經中洲島到南台島,寫下《度浮橋至南台》一詩,記錄了中洲島當時景象:“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台試一尋。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寺樓鐘鼓催昏曉,墟落雲煙自古今。白髮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

至元代,閩江上的船戶自發將原來的浮橋改建為木橋(今中洲島至倉前路口),名“江南橋”,明代以後又稱為倉前橋。元大德七年(1303年),萬壽寺僧人釋法助,請旨在楞嚴洲到中洲之間募造石橋,元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民間為紀念積勞圓寂的釋法助,以其所在寺廟萬壽寺為名,稱萬壽橋,這就是解放大橋的前身。

清代,中洲島領以千總把守,駐軍設有巡防所,稱“中洲汛”。1685年,清政府在中洲島上的瓦公祠設閩海關福州分口,即俗稱的常關,負責管理對外貿易和徵收關稅。

鄭巧蓬查閱的資料顯示,“五口通商”後,外國人開始進入中洲島。1847年,美國傳教士懷特在中洲島設立私人診所,為倉山區最早的西醫診所。1848年3月,美以美會道士柯林在中洲島開辦學校,為倉山地區最早的教會學校。隨後,英、德等國僑民集資在中洲島設立海港醫院。1909年,清政府在中洲島設立閩江水警局,所轄範圍從洪山橋至川石島。

記者找到一張1992年的照片,當時中洲島上的一些老建築,與1900年的類似,舊橋仍在。後來閩江發大水,沖毀舊橋,中洲島上建築損毀嚴重,才修建了現在的解放大橋。


來源:福州晚報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着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