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2022年07月14日00:36:35 美女 1269

1967年,一群中國留歐的學生,在回國的時候,需要到蘇聯的莫斯科轉機。在抵達莫斯科後,學生們自發組織去斯大林的墓前,為他獻上了花圈。他們的花圈上,寫的都是正面評價。照片中的四位學生,就是其中四位。然而,看到這一幕的蘇聯警察一擁而上,把前來祭拜的學生揍了一頓,因為當時蘇聯國內反對斯大林。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二戰時期,一群士兵坐上了火車,他們即將被送往前線,去最危險的戰場作戰。每一位士兵都在和自己的家人,女友告別。其中一位姑娘,戀戀不捨地走到火車的窗前,看着從窗戶里俯身鑽出來的男友,這一次分別,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相見。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上世紀60年代,東京大學醫學部的學生們,走上街頭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遊行,這場活動也被稱之為“東大紛爭”。起因是因為,醫學部的學生,都對學校不公正的研修醫制度感到不滿,在多次溝通無果的情況下,他們選擇了最激烈的方式,來抗議校方的不作為。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在澳大利亞的悉尼,一位男人被徵召入伍,他馬上就要離開家去部隊了。臨行之前,妻子依依不捨地在家門口抱着丈夫,和他在門口擁吻。家裡的小貓就站在兩人腳下,抬着頭看着親密的兩人,畫面看起來很溫馨。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照片中的這位男孩只有15歲,還沒成年就已經成了西瓦煤礦的工人,而且已經有了好幾年的工作經驗。他每天的任務就是坐在這裡,守着這扇門,運輸車到了把門打開,等到運輸車離開後,再把門關上。雖然工作簡單,但他每天要做10個小時,一天能掙到0.75美元。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20世紀初期,美國的報童,絕大多數都是未成年,照片中正在等待顧客付錢的小男孩,名叫邁克爾,他當時只有8歲。可以看到他的身材消瘦,因為當時他剛剛從第二次肺炎中恢復過來。為了賺錢,他不得不拖着瘦弱的身體,繼續走上街頭賣報紙。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1945年,面對盟軍猛烈的攻勢,德軍節節敗退。曾經不可一世的德軍,戰鬥力越來越弱。照片中是一群德軍俘虜,他們在被盟軍包圍之後選擇投降。美軍正在讓俘虜們站成幾排,清點他們身上的私人物品,確保沒有危險武器。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1958年,莫斯科的街頭,一位小男孩帶着家裡的小貓,騎着自行車一起來街頭遛彎。騎累了一人一貓就在街邊休息,小男孩坐在自行車上,雙手把小貓抱在了懷裡,臉上洋溢着笑容,對於這隻寵物,小男孩心裡非常喜歡。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1948年,法國巴黎的一家精品店,把一幅瓦格納所畫的女子油畫,放在了櫥窗里。恰巧這家店的老闆,是攝影師羅伯特·杜瓦諾的朋友。在得知常常有人,在櫥窗跟前駐足觀看時,攝影師拿起了相機,記錄下了人們在櫥窗前看畫的身影。之所以這幅畫會吸引很多人觀看,那是因為上面的女子,並未穿衣服。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1945年,蘇聯打進柏林後,德軍正式投降。在進入國會大廈後,蘇聯士兵們,開始在大廈里四處塗鴉。牆上、柱子上,到處都能看到塗鴉的痕迹。上面寫的都是戰友的性命,以及那些因為戰爭,丟掉性命的親朋好友。雖然打贏了戰爭,但他們再也回不來了。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照片中穿着西裝,打着領帶的年輕男子,名叫Sioma Lifshitz,他是一位猶太人。在上世紀20年代,他跟隨家人一起來到了上海,在這裡定居,開設了一家照相館,給自己取名為沈石蒂。1957年,因為無法適應新的經營方式,沈石蒂選擇了離開上海,再也沒回來過。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1928年,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一群胖子穿着禮服,戴着禮帽,正準備一起拍攝一張合照。 因為身材相似,他們組建了一個名叫“三十胖”的胖男孩俱樂部,俱樂部中的所有成員的,都是挺着大肚子的胖子。因為身材相似,他們聚在一起,可以完全不用考慮身材問題。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19世紀60年代,有大批的中國勞工進入了俄國。後來十月革命爆發,有不少中國勞工拿起了武器,加入了革命的隊伍,組建了中國軍團,和俄國的工人們,一起參加了革命運動。在十月革命中,大約有5萬多名中國勞工加入了部隊,為十月革命做出了貢獻。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1920年,蘇聯紅軍的士兵們,拍攝了一張特別的合照。為了擺出一個獨特的姿勢,他們用盡了渾身解數,有的傾斜着身子,有的乾脆倒立了過來,最後擺出了一個對稱的造型。如果不是身上的軍裝,他們看起來更像是雜技演員。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這是1899年倫敦,街頭有來來往往的馬車,兩位行人肩並肩地行走,一邊走一邊聊天,其中一人把雨傘傾斜到一邊,想要感受一下,雨是否還下的很大。因為城市裡大多數人都在使用煤炭,導致倫敦被煙霧籠罩,能見度極低,這座城市也因此被稱為霧都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這位少年名叫李慶軒,生於1968年。他17歲那年,為了參軍入伍,他謊報了自己的年齡,跟隨部隊一同奔赴前線。在老山戰役中,李慶軒保護了隊友,自己卻犧牲了。事後戰友們收拾他的遺物,發現了一張紙條和兩包煙,上面寫着:“謝謝您來收拾我的東西,請抽煙。”他在上戰場之前,就已經寫好了自己的遺書。這樣的英雄,令人淚目。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二戰時期,一位蘇聯的小男孩,手裡端着波波沙衝鋒槍,眼神堅定地看着遠方。雖然他年紀不大,但是他有保家衛國的決心,深厚的士兵們,正在搬運武器彈藥,他的任務就是拿着衝鋒槍,為大家站崗,隨時彙報異常情況。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1981年,英國攝影師麥克威爾士,跟着救助兒童基金會,一起來到了烏干達。這裡常年乾旱,莊家歉收,很多孩子都吃不上飯。一位傳教士,捧起了以為孩子的手,他的手很小巧胳膊和手上看不到一點肉。麥克威爾士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將其拍攝下來,當時他的想法就是,希望更多人能夠看到這裡的真實場景,讓更多人去伸出援手,盡一份綿薄之力。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這張照片名叫《飢餓的蘇丹》,一位瘦骨嶙峋的蘇丹小女孩,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在她的不遠處,就站着一隻禿鷲,正在等待小女孩死亡後飽餐一頓。拍下愛這張照片的攝影師名叫凱文·卡特。他因為這張照片獲獎,但也遭到了指責,人們都說他是冷血動物。但實際上他在拍完照片後,立馬趕走了禿鷲,周圍也有救助人員。地上的其實是一位小男孩,他後來也活了下來。不過因為人言可畏,面對無盡的謾罵和質疑,凱文·卡特最後還是選擇了自盡。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這是北京天安門升旗現場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中是一對父女,女孩在幾個月大的時候被拋棄,是養父撿到並且撫養了她。父女二人這一次來北京,是為了給75歲的父親看病。期間父親提出想要去天安門看看升旗儀式,女兒為了讓父親看得更清楚,直接把父親扛在了肩頭,感人的一幕也被身邊的人記錄了下來。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1965年3月23日,美國首次載人飛行航天任務正式啟動,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雙人飛行任務。照片中的兩位飛行員,分別是約翰·楊和維吉爾·格里森。他們穿着宇航服,進入了雙子座三號的座艙,一切準備就緒後,只等飛船發射。

21張老照片:或捧腹、或淚目,不要錯過這些經典的瞬間 - 天天要聞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着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