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評論員 蘇梓晴
據媒體報道,近日,上海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婦聯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生育友好崗”就業模式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支持用人單位設置“生育友好崗”,原則上提供給對12周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義務的勞動者,採取彈性上下班、居家或遠程辦公、靈活休假、績效考核等柔性管理方式。
大環境不斷“內卷”的現在,奔波於工作與生活的人們,面對撫養孩子的巨大經濟壓力和時間成本,難免會有“望兒卻步”的想法。頂端新聞評論員認為該政策的推出,是相關部門對於促進育兒父母就業,助力他們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一次友好嘗試。
於企業而言,各級人社部門將“生育友好崗”納入公共就業服務範圍,設置就業培訓補貼政策,設置招聘專區,可以更好地為企業吸納人才,也有助於企業樹立良好形象。
於社會而言,此前多地設置的“媽媽崗”多局限於安保、餐飲、家政等崗位,而該政策關注到了各類管理崗、技術崗,以及一些平台經濟、數字經濟等新經濟形態領域,為育兒父母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減輕社會負擔。
於家長而言,“生育友好崗”打破了“媽媽崗”對於女性的局限,在家庭中兼顧養育和工作的不再單指女性。只要家有12周歲以下兒童需要盡撫養義務的男女勞動者,都可以靈活選擇工作時間和地點,兼顧家庭和工作。
誠然,目前網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認為靈活就業會模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居家辦公反而會無法保證八小時工作制,產生變相加班、無法保障勞動者薪資等新問題。對此,《通知》明確說明,崗位設置應列入勞動合同。通過簽訂相關書面協議的方式,合理確定權利義務。
頂端新聞評論員認為,設置“生育友好崗”確實是一次友好的嘗試,不妨給這個政策一點信心,讓更多城市積極試點,減輕職場父母的工作壓力,促進人口均衡發展。而政府也應當出台相應的社保補貼和稅收政策,不要讓好的政策變成泡沫,讓“生育友好崗”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