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 |孩子喜歡抱着他的安撫物,是親子關係不好嗎?

人的一生,或長、或短、或平淡、或輝煌,但終將都像射入夜空的煙花一樣歸於沉寂。
對個人有意義的,只有生命過程中的體驗。
體驗的好或壞,和我們一生的經歷有關,也和我們自己內心如何看待、處理這些經歷有關。更積極、更強大的內心,可以讓我們和外部建立更正面的關係,也能有更強的抗挫折能力。
如何才能擁有更積極、更強大的內心?除了遺傳上的性格差異,剩下的應該就是成長過程中大腦處理各種正、負面刺激過程中形成的應對模式了。
在自我意識形成的階段,家人是孩子主要接觸的“環境”,也是孩子大腦刺激的主要來源,所以父母的養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親子關係一直備受心理學界重視的原因。
絕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和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有更好的安全感,有更強的抗挫折能力,以及長大後良好的親密關係,能快樂、幸福地過完一生。
雖然親近、呵護自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僅僅依靠本能,未必能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所以才會有“是不是溺愛”這些擔心,以及有“打罵孩子是不是一種挫折教育”之類的爭論。
另一方面,在對依戀關係有所了解之後,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一些行為也會特別敏感,比如在新環境下不愛說話,比如喜歡抱着自己的毛絨玩具,也會擔心是不是自己哪裡沒有做好導致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所以和孩子生病的護理一樣,孩子的心理成長,養育溝通同樣是父母們需要學習的。
怡禾曾邀請美國愛荷華大學兒科系發育行為兒科博士後、美國行為分析協會認證行為分析師徐桂鳳醫生,開設過一堂關於親子依戀養育的專欄,教大家正確認知親子依戀關係。課程內容如下:
3人拼會員僅需269元/年,通過下面海報可參與拼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