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事不順、身體變差之前,會出現這幾個不吉利的兆頭

有詩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這人生之事,有好就有壞,有幸福就有悲哀,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人世少有常,而多無常。無常,就是“意外”的意思。

有的人今天還好好的,明天就諸事不順了,一夜之間變得倒霉起來。有的人今天還健康,明天就卧病在床了,病來如山倒。

諸事,不可能永遠都順利,不順利才是常態。身體,不可能永遠都健康,隨着歲月的推移,而疾病叢生,才是生活現實。所謂“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便是如此。

一個人,在諸事不順,身體變差之前,多半會遇到這幾個不吉利的兆頭,要小心了。

01

太過於圓滿,就容易“物極必反”。

在《周易》的“乾卦”中,分為這6點——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

第一步,我們需要隱忍、積累;第二步,我們會遇到貴人;第三步,我們需要樂觀上進,自強不息;第四步,要麼往上走,要麼往下走。

第五步,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成功,如同龍一樣,騰飛在天空;第六步,就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任何飛龍在天的成功人士,都會走下坡路,遇到不幸和災禍。

“亢龍有悔”這四個字,就是“盛極而衰”的意思。上一刻,好到了極致,下一刻,生活的意外和禍事就會降臨,這就是命運對於普通人的考驗。

當地有一個家庭,有房有車有存款,算是殷實富貴之家了。幾年前,他們全家開車自駕游,山路上遭遇了車禍,丈夫當場就走了,這是家庭最大的遺憾。

圓滿到了極致,就容易受到天妒,不幸和意外,來得特別快。

02

“心境”變得暴躁、消極,不夠沉靜。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寒冷的時候,我們需要動起來。燥熱的時候,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清正、靜心,才是天下的正道,讓人活得長長久久。

動與靜,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融合的。躁動到了極致,我們需要保持靜心。靜心到了極致,我們也需要適當動一動。反正,陰陽要保持平衡。

遇到成功的時候,不少人都欣喜若狂,特別躁動、狂妄,愈發不可一世。只要成功的勢頭衰退,那他們就會變得暴躁、消極起來。

就是這種暴躁、消極的心態,讓人之情緒,產生了巨大的落差。落差的背後,並不是越活越健康,而是越活越不健康。

從養生的角度來說,保持心態的平穩,這是養氣、生息的關鍵。心態,影響了情緒,而情緒,影響了心理和身體健康。

03

做事“走了極端”,特別容易撞南牆。

有名人說過,有着極度感性的人類,都會在非理性的情況下,走了極端,從而闖禍。

感性、理性跟極端,又有什麼關係呢?感性,就是說人們只憑藉感情去做事,而不會思考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影響範圍,就容易走了歧路,走了極端。

理性,就是說人們憑藉思維邏輯去做事,考慮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影響的範圍,那他們就會變得謹慎起來,不會輕易走極端。

雖然說,人類既需要感性,也需要理性,但現實中的人們,只有感性,而缺乏理性,這就是他們到處犯錯,到處碰釘子的根源。

比如說,在職場中,不懂得婉轉點,非要因一時之氣,而跟別人對着干,那被人為難,被人針對,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大部分的不順,都是當事人走了極端造成的。走極端,就跟人們走到死胡同當中一樣,終究找不到出路,沒有好下場。

04

因一時的得意,而失去了謹慎之心。

《菜根譚》中有言:“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他會救。”

老天要禍害一個人,就會讓他在微小的福氣當中,變得驕傲起來。如果他因為一時的福氣,而洋洋自得,分不清東西南北,那他就會吃大虧。

老天要賜福一個人,就會讓他在微小的困境當中,變得謹慎起來。如果他能夠自己救自己,自力更生,那他就會躲避災禍,獲得天之福報。

對於普通人來說,最怕的,不是一時的困境,而是在順境當中,失去了以往的謹慎、警惕之心,被小人和禍事纏上,遲早會倒霉。

就像唐明皇李隆基,有點成就了,就被楊氏兄妹忽悠得頭暈目眩,忘了自己姓甚名誰。結果,不過是造成安史之亂,倉皇出逃罷了。

《詩經》中有言:“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才是安身之道。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