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照:從山賊到皇室畫家的傳奇逆襲

2009年嘉德春季拍賣會上,南宋畫家蕭照所繪的《瑞應圖》,出人意料地成為“搶手貨”,經過32次激烈加價,最終以5824萬元成交。

打開塵封的歷史會驚奇地發現,作為南宋皇室御用畫家的蕭照,有着與眾不同的人生之旅。

蕭照,濩澤(今山西陽城)人,生卒年不詳。青年時期的蕭照,“頗知書,亦善畫”。為了實現人生理想,他從家鄉來到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希望能夠拜名師學藝。不想,剛剛來到汴京不幾天,就遭遇“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擄,北宋王朝宣告滅亡。一時間,蕭照失去了人生的目標。據明代朱謀垔所著《畫史會要》載,在生活窘迫、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蕭照“流入太行為群盜”,並漸漸成為一支山賊的首領。

一天,山賊們搶劫了一批人上山,打頭的年逾花甲,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在山賊的盤問下,此人稱自己叫李唐。在一旁的蕭照聽罷,高興得跳了起來。要知道,對於宋徽宗趙佶朝皇室畫家李唐的名字,他早已如雷貫耳。蕭照立即跪下,要拜李唐為師。得到李唐同意後,蕭照“即辭賊,隨唐南渡”,前往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在李唐的精心指點下,蕭照的畫技迅速提高,後經李唐推薦進了皇室畫院,成為一位職業畫家。

在藝術氛圍濃厚的皇室畫院中,蕭照不但畫技日臻成熟,而且繪畫速度更是超乎尋常。在南宋詩人葉紹翁所著的《四朝聞見錄》一書中,記載了這麼一件事:南宋高宗時期,臨安城外孤山新建了一所涼堂供高宗遊玩,“堂規模壯麗,下植梅數百株”,然而“中有素壁四堵”,毫無裝飾。為迎接聖駕,蕭照受命連夜趕繪壁畫。“即乞上方酒四斗,昏出孤山,每一鼓即飲一斗,盡一斗則一堵已成畫,若此者四。畫成,蕭亦醉。”第二天,宋高宗來到孤山涼堂,看到四周已經繪製出色彩絢麗的山水圖畫,十分感嘆,當即給蕭照“賜以金帛”加以獎賞。

蕭照繪畫速度快,繪畫水平也相當高超。據不完全統計,蕭照至今留存在世的畫作有近十幅之多。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宋高宗瑞應圖》。《宋高宗瑞應圖》又稱《中興瑞應圖》《瑞應圖》。由於北宋被金人滅亡,為了保存趙氏江山,作為宋徽宗第九子的趙構被人們匆匆扶上皇位,成為南宋第一位、宋代第十位皇帝。為了表明自己並不是非正常繼位,而是上應天意的真命天子,從而鞏固自己的皇位,趙構在定都臨安、天下稍安之後,便授意自己的寵臣曹勛編寫所謂“瑞應”故事,標榜他登上皇帝寶座乃是“上天照鑒,應運而興,非群策群力之所能爭”。同時,還命令皇室畫院繪製一幅“瑞應”的宣傳畫,為南宋皇帝正名服務。

畫院負責人思來想去,最後把這艱巨的任務交給了蕭照。蕭照沒有辜負眾人期望,他根據曹勛提供的“瑞應”故事藍本,很快繪製出有12段情節、400多人物的巨幅畫作。這12段情節分別是:“誕育金光”“顯仁夢神”“騎射舉囊”“金營出使”“四聖護佑”“磁州謁廟”“黃羅擲將”“追師退舍”“射中台榜”“射中白兔”“大河冰合”“脫袍見夢”。

《瑞應圖》除了作為配合政治文宣的圖像資料外,更是一幅藝術水準超一流的繪畫精品,可與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媲美。到了清代,這幅畫成為清宮大內藏品,上面先後留有從乾隆到嘉慶、宣統等皇帝鈐蓋的御璽24方,還有乾隆皇帝御筆親書跋文450字。(賈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