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起名,究竟有哪些誤區?

在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當中,姓名學有着其獨特的地位,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俗語有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一名。”

又有人擴展為,“賜人千金,不如賜人一名”。不管是哪一說法,都在強調名字的重要性。

除了人名,諸如公司、企業、飯店、酒樓、商廈、店鋪、學校……這些都離不開名字。這裡,只聊給孩子起名的一些注意事項。

可以說,名字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件珍貴禮物,將伴隨孩子一生。中國人的名字多由兩到四個字組成,好的名字不僅要順耳好聽,而且好記,寫着也好看,更要符合音美、形美、義美等優點。

有的父母絞盡腦汁想為孩子起個好名字,翻字典查網絡,弄到最後還是不滿意。

事實上起好名,並非一件簡簡單單的事情。簡而言之,一個好的名字,要符合命理、數理和卦理,注重字形、字義和音韻等細節。

這其中,最難的就是命理。畢竟,四柱命理學抽象專業,必須看準命理才有了起名的基礎。其次才是三才數理(天、地、人)等最佳配置。

起名,我覺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點,不要用過於冷僻的字。生僻字,尤其是一些沒有多少意義的字,最好避免。

第二點,不要用筆劃太多的字。在符合數理的前提之下,盡量選用筆劃簡單點的字。

第三點,不要用拗口字。讀起來順口,盡量避免同聲組合。

第四點,不要太西洋化的名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有着豐富的內涵,這是我們的特色,更是我們的驕傲。

第五點,注重音韻和內涵。這實際上包括了兩點,上面的第三點實際也與音韻有關。名字讀起來要朗朗上口,注意聲母與韻母不能相同。尤其是挨着的兩個字的聲母最好不要一樣,讀着不順口。

類似的還有諧音。盡量避諱一些不好聽的諧音,或者容易引起聯想的諧音,避免不雅。

至於內涵,主要指字義。避免陳舊的字義,或者過俗的字義,以及老套的字義等。這樣的名字缺乏美感不說,還容易重名。

第六點,不要迷信網上或書上那些打分起名的軟件。看起來很省事,但是過於籠統和簡潔。就好比命理一樣,網上也有不少軟件進行論斷。在我看來,如此複雜優秀的傳統學問豈能真正的數據化?八字包羅萬象,生搬硬套怎麼能準確推斷一個命理?

第七點,起名並非一定是缺什麼五行就補什麼五行。這個誤區,我覺得是最大的一個,在民間有着不小的市場。

表面上看,如此起名好像顯得挺專業,因為考慮了生辰八字中的五行,不是盲目從事。八字一排好,五行一目了然。缺哪個就補哪個,畢竟大多數人的八字五行並非完整,總有一兩個缺少的。即便是完整的,也不可能五行均衡,哪個少就補哪個。

實際上,這是完全不懂命理學的機械做法。或許正是因為四柱命理有難度,那些人看不明白八字,乾脆就直接簡化操作。還振振有詞地解釋說,你八字中沒有水,所以在名字中要補上水,云云。

久而久之,如此一刀切式的起名愈發盛行,給很多人造成了思維誤區。真正的操作程序則是,起名前必須排好八字,然後認真分析命理。找准用神後,才能弄清命局的喜神與忌神。

喜忌清楚之後,接下來就要遵守一個平衡原則。缺少或不足的五行,如果是喜用,那麼就在名字中加以彌補來強化。如果是忌神,那麼將之在名字中補上則是助紂為虐。這樣不僅不能起到有益的作用,甚至還是火上澆油,適得其反。

簡而言之,缺少的五行如果是喜用,名字中應該加以彌補。反之,如果是忌神,那麼千萬不要在名字中進行彌補。

這樣做才是正確起名的基礎和前提。

最後簡單提一提起名用的方法和筆劃計算。筆劃計算,屬於數理範疇。近代起名基本以《康熙字典》為標準來計算筆劃,同時還要清楚八十一數的內涵(吉凶)。

至於起名方法,目前最流行的是五格剖象法。有人說此法來源於民國時的日本,其實不然。早在宋朝邵康節所著《皇極經世》即有闡述,另外宋《蔡氏精義》,明萬育吾所著《三命通會》,均有相關論述。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