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順的孩子讓父母省心,但是,家長也別忽略了這幾點

凡凡三歲了,該上幼兒園了。在上幼兒園之前,媽媽就給凡凡講幼兒園的事,目的是讓孩子對幼兒園有個印象,到時不至於產生分離焦慮

到了上幼兒園的那天,媽媽帶着蹦蹦跳跳的凡凡來到幼兒園,可是當凡凡推開幼兒園教室的門,發現裡面的小夥伴哭作一團時,凡凡臉上明顯出現了驚詫的表情,他回頭看了一眼媽媽,媽媽示意他進教室,老師及時出現,牽着凡凡進了教室。

下午,媽媽去接凡凡的時候,老師告訴她,凡凡很乖,一個人老老實實坐在小板凳上,不哭不鬧的,真是非常地聽話。媽媽聽了,欣慰地笑了。

後來,媽媽就總是驕傲地告訴旁人,說兒子適應能力很強,上幼兒園都不哭。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媽媽卻發現凡凡在家沒有以前開朗了,而且對什麼事情都失去了興趣,就連去遊樂園都不願意去了,媽媽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凡凡過生日,媽媽叫他許一個願望,凡凡怯怯地說:媽媽,我可以不去幼兒園嗎?媽媽才如夢初醒,原來,孩子不是樂意上幼兒園,而是習慣了忍氣吞聲,默默承受。

像凡凡這種別人眼裡的乖孩子,父母其實要格外地注意。他們不像有些孩子會通過哭鬧、發脾氣,把自己的不滿表現出來。這類孩子,就像是成人世界裡的老好人,會委曲求全,所有的不滿藏着心裡。久而久之,壓力會越來越大,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


像凡凡去上幼兒園,媽媽發現了他的異常,就要問凡凡,是不是在幼兒園裡發生了什麼不開心的事。可是如果家長直接問,孩子可能還是不會說。

所以,家長可以這樣問:寶貝,你喜歡上幼兒園,但偶爾也會有不高興的時候吧?孩子可能就會順着家長的話說出來。

如果家裡兄弟姐妹多的話,這類的孩子還可能被其他強勢的兄弟姐妹壓制着。家長有時也可以通過跟孩子聊天來了解。我們可以親切地跟孩子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有時挺討厭的吧?

通過這樣的問話,孩子可能會向父母袒露心聲。如果孩子真的是受了委屈,家長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其實很傷心,你一直在忍。媽媽很感謝你,但你這樣其實對他們反而是不好的。

如果孩子問:那我可以打他們嗎?

家長可以這樣回答:你可以直接告訴他們不能那麼做。不僅是家裡的兄弟姐妹,就是外邊的人欺負你,你也不能一味地忍讓。

有時,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爸爸媽媽應該告訴孩子去跟那些小朋友說:那是我的玩具,請把它們還給我。如果別的小朋友不還,你可以來告訴爸爸媽媽。


作為家長,我們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教孩子們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這類溫順的孩子,家長要教他們勇於表達,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