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年輕女子產後自殺,原來是產後抑鬱惹的禍,看完這你就明白了

壓死最後一根稻草的是小梅生下的是女兒,作為三代單傳的他老公家來說,重男輕女那是肯定的,所以全家並沒有很高興,甚至還表示了不悅,殊不知正是這樣的一個點,讓小梅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其實想想挺可惜的,畢竟她還那麼年輕。說到產後抑鬱,其實我們都不陌生了,經常會有報道產後抑鬱事件。


那麼,產後抑鬱呢從哪裡來呢?

1.自然生理的變化:在分娩的過程中,媽媽體內內分泌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產後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產後抑鬱症發生的生物學基礎。

研究發現,臨產前胎盤類固醇的釋放達到最高值,患者表現情緒愉快;分泌後胎盤類固醇分泌突然減少時患者表現抑鬱。

2.生孩子的經歷:生產過程引起過度的害怕和驚慌,尤其當生產過程中遭遇了自己和孩子的病痛,媽媽的情緒就更容易低落。

3.生活模式的變化:新成員的到來,讓新手父母們突然要面對一些之前從未經歷過的生活變化。

餵養,哭鬧,洗澡,睡眠.....各種挑戰,新媽媽更是要24小時待命,幾乎要完全放棄自己的個人生活。

4.家長關係的變化:有了孩子以後,很多家庭成員也會介入小家庭的生活,比如祖輩參與孩子的照料。

這使得原本一對夫妻的關係,一下子變得非常複雜,新媽媽可能同時要面對幾個家庭成員以及給出的意見。這本身就是一種消耗。

5.放大的“母親”形象:

很多人會忽略這一點,傳統文化或社會輿論,經常給“母親”帶上無比高尚的光環,似乎所有定義“母親”時都是“無私付出”的一個角色。

這也使得很多新手媽媽,無形中把壓力賦予給了自己,如果哪點沒做好,就會覺得自己不是個稱職的媽媽。


那麼,產後抑鬱的表現有哪些呢?


1.情緒低落。

會長時間感到心情壓抑,悶悶不樂,開心不起來,可能會無緣無故地哭泣。

2.興趣和愉快感喪失。

對以前熱衷的活動失去興趣,也無法從周圍的事物和日常生活中獲得愉快的感覺,也無法體驗照顧嬰兒的幸福感。

3.精力疲乏。

常會感到疲憊感,覺得做什麼事情都很困難,疲乏無力,難以照顧嬰兒,即使經過休息或睡眠也無法恢復精力或體力。


產後抑鬱症該如何調理呢?

1.首先產婦自我調解,消除抑鬱心結,平復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將精力更多的轉移到對寶寶的照料和疼愛上,這對消除產後抑鬱心理是十分有效的。

2.加強家人關懷,產婦出現抑鬱症,在很大程度上,與沒有做好照顧嬰兒的思想準備有關,照料嬰兒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情,加重了新媽媽的抑鬱狀況。

如果家人能夠把產婦從照料嬰兒的一種負擔中解放出來,能讓產婦得到充分休息,對緩解抑鬱癥狀,是十分重要的。

家裡人要多了解這方面的相關知識,給媽媽足夠的關注和陪伴,陪伴媽媽一起度過這段特殊時期,媽媽們也要轉移注意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必要時要求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