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918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北極星,來自湖南湘西的湘妹子,今年37歲,嫁給了大9歲的台灣老公,生了2個娃,在台灣已生活了17個年頭。
我自小失去了爸爸,媽媽咬牙堅持送我讀書。工作後,經親戚介紹,我認識了先生,並很快在台灣組建了家庭。之後,我們攜手打拚事業,朝暮相依,春秋相伴,現在大兒上了高中,小兒已讀小學。
如果說,生活苦樂參半,那我是先苦後甜。從艱苦中走過的人,不僅有顆堅強的心,還有一腔慈悲的胸懷。
(現在的我)
1985年,我出生在湖南湘西的一個少數民族山區,這裡偏遠貧窮,大多數人都靠種地為生,能解決溫飽就不錯了。
小時候,村裡沒有馬路,到鎮上去趕集,都是靠雙腳翻山越嶺幾小時,才可到達鎮上。鎮上的熱鬧和琳琅滿目的商品,還有那香噴噴的小吃,是小朋友都嚮往的。
趕集的日子,都是因為要買賣東西才去的。所以每次去鎮上,大家肩上還要背負很重的東西,背一些東西去賣,然後再買一些必用品回來。
即便是這樣辛苦,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趕集仍然是件最高興的事。如果父母說,明天跟着大人一起背東西去集上賣,那晚上會興奮一夜,第二天天還沒亮就跟着出發了。
我就是在這樣簡單而純粹的勞作環境里長大的。
(帶寶寶晒晒太陽)
我們家六口人,我是老大,接下來是兩個妹妹,最小的是弟弟。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靠着幾畝薄地過日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我九歲的時候,爸爸就意外過世了。我那時候還不知道意味着什麼,所有的傷痛都是媽媽一個人扛。
此後,媽媽一個人挑起了養育我們四姐弟的重擔。種地是體力活,她用單薄的身軀扛下了所有的活,種糧食養育着我們,一直沒有改嫁。
因為家裡缺少勞力,很多人怕我們請求幫忙,都對我們“遠而敬之”。缺衣少糧的我們,還要遭到別人的嘲諷。這所有的一切,媽媽都默默地忍受着。
她一直跟我們說:“現在窮是窮,但也要窮得硬氣,別人家的孩子有學上,我們家的孩子也有學上。”
(媽媽和我們兩姐妹)
媽媽話不多,卻用她的行動教育我們要獨立、更要堅強。即便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她依然供我讀完了中師。
我上學比較早,5歲時,就開始上一年級了。農村的活多,我又是老大,每次放學後,回到家裡,丟下書包,就去扒豬菜或者去山上砍一捆柴回家,然後再煮飯菜。
但這也並不妨礙我成績優秀,老師經常說我是一個勤快、乖巧的好孩子。
我進入初中後,因為家裡經濟拮据,衣食寒磣,讓很多人看不起。我自尊心有些受傷,變得有些自卑。幸運的是,我得到了老師和校長的幫助,成績也一直很好。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當一個人在困苦、無助中生存時,有人拉你一把,你會特別感激,也會特別珍惜。所以,我這一生都很珍惜那些幫助過我的人。
雖然平時成績一向很好,但在中考的時候,因為心裡壓力過大,我沒有考上理想的重點高中。但我不服輸,接着複習了一年,終於上了重點高中的分數線。
可上不上重點高中,我又猶豫了。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允許我上高中,再上大學,弟弟妹妹還在讀書,媽媽一個人供我們讀書,太難了。
那個時候,中專的錄取分數,與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齊平,再三思量下,我毅然選擇了上長沙師範學校,學習幼教專業。
(歸來,我依然是學生時代的我)
當一個人處在物質貧困的時候,生存是首選。理想,是需要經濟基礎支撐的。
來到長沙師範,我開朗了許多。在這裡,我們主要學習幼師必備的專業技能,如鋼琴、舞蹈、畫畫、講故事……
有時,我們還要去各個地方演出,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我在這裡得到了很多老師的幫助,也收穫了真摯的友誼。
三年的中師,我不僅在學習上得到了成長,學到了職業技能,也學會了為人處世。
2005年上學期,學校推薦我們到廣州一家幼兒園實習半年,然後下學期回到長沙,在一家幼兒園正式工作。
(寶寶賴媽媽懷裡)
這時,我已20歲了。在我們這裡,20歲的女孩就該談婚論嫁了。
然後,親戚給我介紹的台灣男生,過來跟我相親。我跟他因為之前親戚的搭線,在網上聊過,聊得還比較投緣。所以,當我正式走向崗位時,他和他的父母一起過來跟我正式見面。
當時,是親戚安排的見面,雙方家長都到了。我們第一次見到彼此,感覺好像已經很熟悉似的。他文質彬彬,溫文爾雅,說話比較溫柔,是我喜歡的樣子,雖然年長我9歲,但比較顯年輕。
雙方家長都比較直率,問了我們兩個都沒意見,就把親事定了。
先生提出帶我去台灣看看,我那時也很年輕,感覺他人很好,自己也從沒去過遠方,很好奇台灣是什麼樣子的,就答應了。
就這樣,在我20歲時,跟隨先生去了台灣。然後,在那裡結婚並定居在那兒。
(我們出發啦)
先生家在台中,公公是一名軍人,祖籍湖南,跟隨部隊去的台灣,婆婆是個善良而幽默風趣的人。他們育有六個子女,先生最小,他有四個姐姐,一個哥哥。
先生大學畢業後就從事家族企業,經銷奢侈品生意。我結婚後,沒想着做家庭主婦,而是要求去工作。
公公婆婆很喜歡愛勞動的人,他們就安排我去奢侈品店裡工作。我在那裡適應得很快,不久,就做得得心應手了。
能這麼快適應環境,這得感謝我的經歷。過去艱苦的環境里,養成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對於任何事情,我都不怕吃苦,很用心地去做。
(公司早操)
而正是這份不怕累的精神,讓婆家人對我刮目相看,贏得了他們喜歡的同時,也贏得了尊重。
初到台灣,覺得台灣的東西好貴。後來上班了,覺得台灣人給的工資也很高,他們的整體消費水平比內地高。
那是2005年,在台灣,一個月的人均工資差不多8000人民幣這樣的,而在內地的人均工資也就3000左右。
但是,內地發展迅速,現在的工資應該與台灣持平或超越台灣了。
台灣除了東西貴,濕氣也是蠻重的。然而這裡的飯菜口味卻不重,非常清談,他們比較注重養生。像我這樣無辣不歡的湘妹子,一下子很難適應這一點。
(公司美女一起秀)
我們結婚後,開始是跟着公婆一起住的。跟他們在一起,我很尊重老人的口味和思想,而婆婆也非常明事理,所以我們從沒爭吵過,沒有公婆歧視外地媳婦之說。
從大陸嫁到台灣的女生,目前有40萬左右,台灣人稱之為“陸配”。他們比較帶有輕視的意思,有的對外地媳婦很排斥,不怎麼友好,好像自帶優越感,其實現在內地並不差,甚至更好。
我很幸運,我嫁的家庭非常開明。
後來,我們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單過了,我們的家務都是我和先生兩個人完成的,沒有那種台灣男人不做家務的說法。事實上,先生非常顧家,很少在外應酬或晚回。
(可愛的寶貝準備參加活動)
結婚第二年,我就有了孩子,台灣的產假是56天。56天後,我就繼續上班,因為從小吃過苦,所以我比較獨立,我覺得上班讓我很踏實。
於是,我就求助於婆婆幫我帶孩子,但婆婆拒絕帶孫子。
這裡的老人比較懂得享受生活,他們覺得帶大了自己的孩子,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第二代的養育不是他們的事。他們的老年生活,就是計劃自己想幹什麼、想玩什麼,盡量不給孩子添負擔就是最好了。
而在大陸的父母們,總是想法設法幫兒子帶自己的孫子,盡量耗盡自己的餘熱,哪有不帶孫子的爺爺奶奶?
(跟同事一起參加活動)
在老公的開導下,我也理解了老人的思想,覺得他們做得對。人為什麼要為孩子背負一生的使命,就不能有自己的生活嗎?把孩子養大之後,就應該由他們自己擔負該負的責任,所謂成長,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後來,我就把孩子交由保姆管理。台灣的保姆,需要去培訓機構學習,學習育兒常識,處理孩子厭奶,懂得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及處理方式等等。
學習完後,進行考試,達到合格,取得政府發的保姆執業證 ,才有資格帶小孩。
我上班前送去保姆那裡,下班後接回來。保姆一般可以帶一到三個孩子。如果專門請一個保姆來家裡帶,人工費貴是一個問題,還要準備保姆間,權衡再三,所以我選擇了送去保姆家帶。
(跟爸爸一起來玩水)
上班要工作,下班帶孩子,確實是非常辛苦。但因為年輕,辛苦點我也不怕,最怕的就是小孩感冒。
小孩子抵抗力差,天氣有點變化就容易感冒,幸好這裡的醫院花錢很少,一般就是挂號費50,其它的檢查費、藥費都是不花錢的,除非國外進口的東西。
孩子這樣給保姆帶到2歲,然後就可以送幼稚園了。這裡的幼稚園也分公立和私立。
公立的比較便宜,但要抽籤,而且放學時間比較早,一般在下午四點就放學了。
私立的比較貴,一個月要4千到5千左右,最便宜的也要2千多,而且每個幼兒園,還要幾千到一萬不等的註冊費,但下午可以放寬到6點去接,超過六點就要加錢。
(跟公司美女合影)
我因為要工作,只有選擇私立的。我跟先生都要上班,回家就一個帶孩子,一個做家務。好在先生很顧家,下班就回家幹活,而且非常有耐心。
先生比較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質培養和良好的養成教育。孩子大一點,就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搞衛生、拖地、整理好自己的內務,一定讓他們養成愛整潔、愛勞動的習慣。
我跟先生就這樣一邊工作,一邊養育孩子。不知不覺中,現在大兒子已經上高一,小兒子也上小學三年級了。
這邊也是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但是,小學的一年級到三年級只上半天,12點就得放學。所以在台灣,大部分地方都會有安親班,就類似於補習班一樣。
(相親相愛的兩兄弟)
因為很多的雙親家庭要工作,下午沒有時間管小孩子。安親班的工作人員,就會幫你把孩子接到安親班,然後統一管理並輔導孩子的作業。
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學生基本上就在安親班完成。晚上家長接回孩子,負責在作業本上簽名就可以了。
雖然是九年義務教育,上學不要錢,可是上安親班的費用也是很貴的,最便宜的一個月都要1000多塊人民幣。如果想補習英文、數學呀這些的話,還要另外算補習費。
所以說,在這裡教育費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如果家裡真的很困難,本土的人也可以申請貧困款,政府會給予一些資金補助。
(跟孩子做親子活動)
這邊的教學,對考試是進行等級劃分的,一般分為ABCD四個等級,A為優等,D是60分以下,屬於成績比較差的。
台灣的初中升高中也是要考的,採用學分制,但他的學分制,不單單只是考試成績,還要看你這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看有沒有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公益活動。有沒有請假,出勤是否是滿分等等,就是各方面的素質表現。而考試的分數只算三分,然後就是平常的表現佔了很重要的分數。
所以,做父母的要特別培養他們的行為標準,其實,在培養他們的同時也在加強自身的修養。
所以,在台灣的公共場所,很難得聽到大聲的喧囂,他們說話都很柔和,盡量不打擾到別人。
(帶孩子參加韓國公司旅遊)
也很難得丟失東西。在台灣的法規里,有一條叫侵占罪,就是不屬於你的東西,你拿了,不歸還給別人,這叫侵佔。所以,如果丟了東西,別人撿到,也是要歸還的,不能佔為己有,否則,失主一告,法律就會判個侵占罪。
有一次,先生在馬路上撿到一個皮夾,那皮夾裡面很多錢,換算起來,大概有七八千塊人民幣。他在那路口等遺主等了一段時間,沒等來。然後打電話給警察,把錢包送到警察局去,才放心。
這裡的人們,對自己的行為都約束得很好,很少看見隨地丟垃圾,隨地吐痰。也很少看見遛狗的人帶着狗狗隨地大小便,他們都會帶着袋子為狗狗清潔,不去污染公共資源。
(姑侄好親密)
這裡,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我們內地出去買什麼,用一部手機就搞定了一切,而這裡還是要帶現金出去。好多的高科技東西也趕不上內地。
現在,我在買賣奢侈品的同時,也在做化妝品生意,線上線下都做。我們不定時地推廣新產品,我期望我們的生意越做越好。
在台灣生活了17年,我覺得在這裡競爭力沒那麼大,人們比較安逸,比較注重生活的質量,很適合養老。人心也比較沉澱,也沒有那麼好高騖遠,或者浮躁之類的,競爭力不強,進步也就沒那麼快了。
選擇什麼樣的生活,都是各自的思想決定的。我是一個比較喜歡靜靜做事,安靜生活的人,在這裡剛好適合我。
(跟朋友一起出遊)
嫁到台灣這些年裡,每年我都回去團聚,或把媽媽接來小住。媽媽身體健康,依然勤快樂觀。疫情期間,只要兩岸允許,我都會回去看望我的媽媽和其它親人。
我和其它出嫁女一樣,只是跨省出嫁,現在交通方便,我想念親人,就會回去團聚,我們姐弟和媽媽相親相愛,孩子們跟外婆也非常親密。
我就是一個嫁到台灣的普通大陸女兒,我很幸福,有家人愛我,有家可歸,有我喜歡的事業和我愛的家。我比誰都期待兩岸統一,那樣,回娘家就更方便了。
【口述:北極星】
【編輯:文言】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