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娃吃魚被卡,奶奶2個動作救娃一命,醫生連誇做得好

作者 |探長(共1585字,閱讀約4分鐘)

危險真的無處不在。

前天周末,兒子的同學童童過生日,邀請我們去他家做客,他的媽媽簡直廚藝了得,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其中就有一道松鼠魚

在我們吃飯的時候,童童媽給我兒子夾了一大塊兒魚肉,我不好意思的推辭道:“沒怎麼給孩子吃過魚,怕卡着,只偶爾給他吃點三文魚。”而她卻滿不在乎地說:“小孩子最好練練吃魚,我家孩子就愛吃魚,吃魚聰明呀,而且他自己會吐刺,都不用我操心。”


孩子們吃着蛋糕抹着奶油好歡樂,但就在這時,童童一邊笑着一邊往嘴裡塞了一塊兒魚肉,幾秒鐘之後,他突然啊啊地叫了起來,臉脹得通紅,指着嘴說了一個字:“刺。”

這時我們幾個媽媽們都驚呆了,空氣瞬間凝固,有的媽媽說趕緊送到醫院,有的說喝一口醋就好了,童童媽着急地喊道:“以前從來沒被卡過呀,這怎麼辦吶!趕緊吃一口蛋糕喝點醋!”


這時,童童奶奶聽到了聲響,趕緊從卧室走了出來說:“讓我看看,不能先吃東西。”

只見這位奶奶戴上了老花鏡,邊看邊嘟囔着:“位置不深,給我拿鑷子看能不能夾出來。”說罷,又讓童童爸趕緊去開車在樓下等着。孩子可能是緊張害怕了,一直哭,奶奶不太好操作,於是二話不說,帶着孫子就下樓坐車去醫院了。


最後在醫生的幫助下,沒一會兒,便取出了一塊兒樹杈狀的魚刺,而且醫生連誇表示,孩子奶奶真的明智,簡單的2個動作,救了孩子一命,現在的年輕人真應該像這位奶奶學習。

看到了身邊的孩子被魚刺卡到痛苦的表情,真的是很讓人揪心和擔憂,不過好在最後沒有大礙,孩子和他的媽媽也長了記性,以後一定會避免危險再次發生了。


★土方法不可輕易嘗試

關於吃魚,有好多家長都有聽到過一些“土方法”,像是喝醋、吃饅頭、倒立、拍打背部等等。但其實,土方法並不一定就是有效的,只是有的人聽說有效,自己卻沒有嘗試過;

也有的人嘗試過,之後確實沒什麼大礙,但這只是幸運,個別情況,並不適用於每個人。

吃魚刺被卡,通過土方法,魚刺又刺破食道或者腸胃的新聞不在少數,這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平時要掌握正確科學的急救方式,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切不可輕信“別人說”的土方法。


★被魚刺卡,應該這樣做

●冷靜下來

看到孩子被卡住痛苦的表情,家長往往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但越害怕越失控越想不出來方法,反而會帶來反作用。

此時的家長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告訴孩子沒事,讓孩子不要緊張不要哭,保持安靜,彼此都放鬆,才能有秩序順利的進行下一步。


●不要再吃任何東西

卡住魚刺之後,一定不要再讓孩子吃任何東西了,連喝水都不行,因為,一旦這個時候吞咽東西,那麼魚刺將會被吞到更深的位置,期間可能會刺破食管,可能劃傷食道壁甚至出現更危險的情況。

所以,要讓孩子停止進食任何東西,然後張開嘴,乖乖的讓家長看魚刺的位置。


●查看魚刺位置

孩子張開大嘴後,家長用小勺子或者小板壓住孩子的舌頭,然後用燈光照一下魚刺的位置,如果肉眼可以看到的話,那麼可以輕輕的用鑷子夾出來;

如果位置比較深、看不到或者孩子不配合,可以讓孩子彎下身體嘗試着用力咳,讓氣流幫助刺慢慢的往外推;

如果以上效果都不大,那麼就要趕緊送孩子到醫院,掛耳鼻喉科,讓專業的醫生用專業的設備做專業的事兒,避免自己操作失誤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辣媽語錄:

魚肉確實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但是吃魚的時候卻很可能發生危險。

所以,家長在讓孩子吃魚的時候,一定要幫孩子把魚刺先挑乾淨,而且讓孩子吃的時候不要笑,認真的吃飯,多嚼幾下確定嘴裡沒有硬東西了再咽,避免發生意外。

而且,家長在買魚時,盡量買刺少、沒有亂刺碎刺、好挑出來魚刺的魚,比如鱈魚鱸魚、三文魚、帶魚、黃花魚等。這樣既可以安心地吃,又能給孩子補充營養。

家長遇事的態度和行為,往往決定了事態的走向,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多掌握科學的育兒方式,了解特殊問題的處理方法。平時多留個心眼,謹慎行事,避免意外的發生。

家長們,你平常有了解過魚刺卡喉的處理方法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