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智慧:你的孩子有蒙昧的兩大標誌嗎?啟蒙生命是教育的使命


一個有文化智慧的家長,能敏銳捕捉到孩子命運的信號,從而確立科學的教育,改變孩子命運。

易中天為女兒確立四個文化理念——“真實”“善良”“健康”“快樂”,女兒自覺地用這八個字塑造自我,一路高歌猛進,走向輝煌。

沒有受到應有的教育,生命就沉睡不醒,稱為蒙昧生命。有經驗的老師,瞥一下孩子的眼睛,就斷定孩子是否蒙昧。有智慧的家長,觀察孩子一個細小的行為,就判斷孩子是否覺醒。

師長的教育為什麼沒有效果,眼睜睜看着孩子淪落到可悲命運的泥潭?就因為只盯住知識學習及其考試,儘管拼盡全力管理和教育,卻仍毫無效果,最終也不知失敗根源。

教育的根本使命不是灌輸知識,操練技能,而是啟蒙生命,為孩子播下愛的信仰的種子,就像魏書生的教育。

教育怎麼啟蒙生命呢?就要研究蒙昧生命的兩大標誌。

一 庇護惡習,貪戀安逸

除了天性極好的孩子,生命本能往往消極,比如,吃喝玩樂。孩子行為受本能控制,就傾向於吃喝玩樂,卻對知識和自我生命缺乏探索的好奇心。

本能支配行為,換得相應的安逸,於是就養成習慣。習慣是行為的經驗體系,一旦養成,就成為本能的又一勢力。為什麼習慣難改?就因為貪戀安逸。孩子從小玩遊戲,遊戲就成為習慣,學業就荒廢。

每種惡習都賄賂孩子一種安逸,懶惰賄賂無所事事的安逸,軟弱賄賂放棄的安逸,安逸腐蝕孩子靈魂,結成蒙昧的甲殼,孩子的腦子就作廢,就給教育設置高坎兒。

當惡習積澱成性格,比如,懶惰、懦弱、順從等,可悲命運幾乎註定。懶惰使眼睛灰暗無光,怯懦使舉止猥瑣不堪,命運的鬼影緊緊跟隨。

看似很小的惡習足以荒廢學業,字跡潦草,馬虎粗心,就極有命運色彩。至於看不進書,聽不進講,完不成作業等重大惡習,更是鑄定失敗命運。

師長的教育極難翻越惡習的坎兒,不拿出強悍的執行力,孩子未來就堪憂。要消滅上課打瞌睡的惡習,我們就要耗費許多精力,想出許多辦法,可效果仍不好。只要管理稍有鬆懈,惡習立即反撲。

我們看到家長天天在訓斥甚至打罵,可孩子仍沉湎在安逸中無法自拔,因為家長拿不出氣概,長期任惡習支配孩子。多少家長缺乏執行力,教育毫無效果。

所以,只有啟蒙生命,方能將孩子從惡習的牢獄中解救出來。不改變孩子的生活態度,不呼喚自愛覺醒,不啟蒙尊嚴,改造惡習往往是費力又無效。

只有熱愛自我,眼睛才放出光芒,舉止才精神勃勃,學習才升華為改變命運的奮鬥;只有熱愛他人,說話才洋溢溫暖,表達才釋放快樂,處事才充滿智慧。

二 盲目叛逆師長

師長的教育就是要消滅惡習,盲目叛逆就是為庇護惡習。懶惰用無所事事的安逸腐蝕孩子,軟弱用中途放棄的安逸腐蝕孩子,孩子就不惜一切庇護惡習,叛逆師長。

叛逆發出匪夷所思的言行,是蒙昧的又一生動寫照。叛逆是把教育的大門緊閉,把覺醒的希望熄滅。

懶惰怯懦等成為孩子的姓名,標識在面孔上行為中,孩子註定淪為叛逆的犧牲品。布上雲翳的雙眼發出怪異的光芒,不是表達熱情,卻是彰顯叛逆;愚昧的喊叫不是表達反抗,卻是表達墮落的痛苦。

所以,跟叛逆的孩子鬥爭不僅不能喚醒生命,反而把孩子逼向墮落。只有用墮落的痛苦啟蒙孩子覺醒,才能將生命引向光明。

生命潛能在哪兒?惡習在賄賂孩子安逸時,同時賜予孩子痛苦,懶惰無所事事的安逸伴隨無聊的痛苦,失敗的痛苦,無望的痛苦等;懦弱放棄的安逸伴隨失敗的痛苦,受辱的痛苦等。

可是蒙昧生命往往貪圖安逸卻不能飽嘗痛苦,不能把痛苦演繹成覺醒,沉淪在安逸中無法自拔。

教育就是用憐憫的智慧,扮演孩子的痛苦,痛得比孩子還要深刻而清醒,從而呼喚尊嚴覺醒,啟蒙生命。只有痛切肺腑,方能顛覆惡習的大夏,自愛的真理才如陽光一樣,照徹黑暗,生命駛向希望。


感謝你閱讀,請關注,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