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娃1年從100斤胖到140斤,體重暴漲的背後不僅僅是舒心


作者|東林富

看到一個視頻,一位兒媳婦曬孩子奶奶帶娃1年前後對比照,說婆婆過來幫着帶娃1年,體重從100斤胖到了140斤。

兒媳婦表示,婆婆心情好就喜歡買零食吃,部分網友也說,兒媳婦對婆婆好,婆婆自然就會心情好。

婆婆是帶娃大軍中的中堅力量,職場媽媽讓婆婆帶娃一方面放心,孩子奶奶對孩子一般都差不了,另一方面經濟壓力小,請保姆帶孩子,無疑會有一大筆開支。

在我們小區,奶奶帶娃的家庭佔了大部分。前幾天遇到一位年輕的寶媽,她家孩子才1歲多,她對我說,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她就讓婆婆辭去目前的工作,幫她帶娃,她要上班。

原來她婆婆早就退休了,在家裡閑不住,又出去找了份工作,如果家裡需要婆婆帶孩子,老太太會毫不猶豫地辭職回家帶孫子。

在中國的很多家庭中,婆婆都為孩子的小家庭發光發熱,無私地奉獻了很多。特別是那些離鄉背景,和自家老頭分居兩地來到兒子所在城市給兒子、兒媳帶娃的母親,更是不容易。

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小家庭的幸福美滿,是建立在孩子奶奶沒日沒夜地幫忙帶娃的基礎之上的。

1、帶娃時變得越來越胖,也可能是“過勞肥”。

不少親自帶娃的寶媽都有這樣的經驗,帶娃很累,白天黑夜都得不到好的休息,但身體卻越來越胖。

這是因為如果不帶娃,我們可以去跑跑步,健健身,老年人可以去跳跳廣場舞,散散步,而帶娃時幾乎是和娃焊在了一起,除了照顧娃,無法騰出時間去健身和做運動,不知不覺就會發胖。

帶娃很累,既需要體力,又需要腦力,不知不覺就會吃很多,娃娃吃剩下的食物捨不得扔,大人也會吃掉,如果不刻意節制飲食,是很容易發胖的。

老人身體代謝慢,再加上熬夜,很容易導致內分泌失調,也容易發胖。老人發胖並非好事,俗話說有錢難買老來瘦,雖然不一定非要瘦,但能保持標準體重,身材勻稱,才會更健康。

因此,視頻中的婆婆雖然胖了,可不一定是因為享福了才胖,胖了也未必對身體好,在為兒女帶娃的同時,老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調整飲食和作息,老人把身體養好,也是兒女最大的福氣。

2、婆媳關係好,婆婆帶娃更舒心。

也有不少家庭是姥姥帶娃,因為很多新手媽媽怕婆媳朝夕相處易生矛盾,寧可讓自己的媽媽來幫忙帶孩子,也不想麻煩孩子的奶奶。

女性在生娃和坐月子中,特別容易產生婆媳矛盾,讓婆婆幫忙帶孩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處理好婆媳關係。

老人帶娃和媽媽帶娃很大程度上會造成觀念上的衝突,媽媽帶娃一般是照書養,老人帶娃則憑自己的經驗,這樣新舊觀念就難免碰撞。

解決帶娃觀念上衝突的一個不錯的方法是想辦法讓老人多看一些育兒文章和育兒書,潛移默化中,老人也就慢慢接受了新的、科學的帶娃方式。

婆媳之間重要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互相理解,互相體諒。

特別是老人幫忙帶娃很辛苦,盡量給老人多一些的休息時間,孩子的父母在下班時間要接過帶孩子的重任,給老人一定的放鬆時間。

婆媳關係相處融洽,家庭氛圍和睦,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老人孩子都舒心了,小兩口才能更放心地工作和生活。

3、丈夫情商高,婆媳關係更融洽。

婆媳關係好,丈夫也是受益人,婆媳關係差,丈夫就要受夾板氣。

一個情商高的丈夫,在婆媳之間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會巧妙地化解婆媳之間的小矛盾。

對門小李就很會來事,小李的妻子小田平時也會因為小事和來家裡幫忙看孫女的婆婆發生點矛盾,但每次小李都能輕鬆幫婆媳化解不愉快。

比如每次下班後,都是小李做飯,飯後小田刷碗,婆婆一開始就很不高興,她說小田太懶,不應該讓小李一個大老爺們天天做飯。

小田剛要發作,小李就對他媽說:“媽,我愛做飯,我做的飯好吃,小田做的飯難吃,她要是天天做飯,我就要餓肚子了,再說我也不願意刷碗,我倆這樣分工合作挺好,我喜歡做飯,小田愛刷碗,我們夫妻配合完美。”

小李這樣說,小田婆婆便沒話說了。

類似這樣的事很多,小李高情商,三言兩語就把婆媳之間的矛盾化解了,現在小田和婆婆關係越來越好,這也多虧小李的高情商。

婆婆過來幫忙帶孩子,苦點累點老人都不怕,就怕帶孩子不開心,怕婆媳矛盾,如果丈夫高情商,懂得在妻子和老媽之間協調,婆媳矛盾就更容易化解。

都說隔輩親,老人對孫輩的愛是顯而易見的,婆婆帶娃幫小兩口省了不少事,對婆婆肯定要心存感激,但具體到相處中,還要多關心老人,互相多體諒和理解,隨着孩子慢慢長大,生活也必然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