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3個信號時,無論孩子多大,異性父母都不能給娃洗澡了

有娃的家長,每到夏天,給娃洗澡這個事情,就成為一個負擔,本身自己每天要洗澡已經覺得很熱、很煩了,再加上工作一天蠻辛苦的,想要有更多的時間休息,就不願付出更多時間去給娃洗澡,關鍵是給娃洗澡這件事還很累。

有些家長就想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解放雙手,不用再給娃洗澡。有一些家長則是出於對孩子的保護,想知道孩子多大年紀,異性父母就不該給孩子洗澡,這個問題的答案,你有過糾結嗎?

孩子多大時,異性父母就不能給洗澡了?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家長也是有考慮過的,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想法,有些家長早早就開始教會孩子正確認識性別,懂得男女有別之後,自然而然的就開始抗拒異性父母給其洗澡。


還有家長表示,孩子還小對於性別以及很多事情都很模糊,也就沒有必要計較那麼多,順氣自然就好。有的媽媽會比較在意孩子的身心發展,尤其是孩子是女孩,會更加關注這一快,當女孩逐漸大了以後,就會要求爸爸不要再為孩子洗澡了。

對於這個問題,產生擔心的大多都會是女孩,男孩好像沒那麼的在意,但其實不管是男女,也不論孩子年齡多大,當孩子發出一些信號時,就得停止異性父母給孩子洗澡的行為了。

到底是哪些信號?

當孩子與父母都覺得不舒服時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並不會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只因孩子沒有任何的意識,只知道玩耍,家長也就沒有什麼特別的不舒服。可是,當孩子感覺到不舒服,有意無意地開始躲避,甚至不再專註於玩樂,而是對於自己赤身裸體感到不舒服,不想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父母面前時,異性父母就不能再繼續給孩子洗澡了。


孩子產生疑問

如果異性父母在給孩子洗澡時,孩子忍不住的好奇自己的身體與爸爸或媽媽身體不同時,就要接受到信號,說明孩子已經開始產生性別意識,抓住時機,好好的進行男女身體構造不同的相關知識,隨後,就要慢慢的讓孩子形成自主洗澡的習慣了。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

上學之後,接觸到更多的小朋友,也會產生好奇感,如果不能進行性別教育,很容易給孩子造成錯誤的引導。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對於自己獨有的生理器官保護,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會有益。


家長注意:孩子3歲後,需牢記“女大避父,兒大避母”。

女大避父,兒大避母的意思,其實就是希望孩子在3歲以後,家裡有女孩的,爸爸在一些行為上要有意識地避開女兒,女兒也需要有意識的避開爸爸,同樣,家裡有兒子的也是如此,媽媽要相應的避開。

特別是在一些事情上,比如換衣服和上廁所,以及洗澡,上面雖然沒說孩子多大異性父母不能給孩子洗澡,但其中一個信號就是孩子到了上學年紀,異性父母就不應該給孩子洗澡,也是相當於3歲以後,因為3歲後就需要上幼兒園了。


上廁所和換衣服,這兩件事情,都是比較尋常的,有些家長可能會疏忽,認為孩子還小,並不會有什麼,等到再大點再避開也不遲,要想孩子有正確的性別區分,就應該在3歲後,自覺的避開孩子,讓孩子有性別意識。

也有家長表示,早早地避開孩子,容易給孩子形成一個誤導,就是未來可能會養成偷窺的行為,這確實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這就取決於家長如何正確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了,如果只是一味的避開,可能會孩子萌生出更多的探索欲,做出錯誤的誘導。


關於孩子的性別教育,應該從三方面着手:

第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應該保持一致性,而且要生活化或者說有趣味性的去進行性別教育,不能過分強硬的去進行教育,其次,父母的家庭關係要和睦,還有就家庭角色也要在平等公平上有體現,讓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好的性別意識。

第二,學校教育

老師可以從日常行為進行教育,還有就是從教師的選擇開始,以女教師為主,從形象上進行多樣化的教育,而且女教師比較細心和體貼,孩子也更喜歡女性教師,另外。再加上家長與學校的聯合教育,效果會更為突出。

第三,社會媒體教育

社會媒體包括電子產品和書籍,兩種方式可在角色塑造上下一番功夫,還需要形象生動,如果能更有趣味性就更好了,在多方面的教育之下,更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別意識。

關於異性父母給孩子洗澡這個問題上,相信現代人的思想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大多數家庭都能做得很好,當然,也有一些家長的思想比較固話,還很偏執,認為多大都無所謂。

參考資料:

1.《幼兒性別教育分析論文》·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發展與教育,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