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你的身體,給小朋友的科普趣味書籍

當我們還是呀呀學語的小孩,你是否有過一瞬那疑問,我們的身體內有什麼?身體是怎麼運轉的呢?有這樣一種書籍,它既融合了趣味的表述,又讓我們從這樣的陳述里去了解我們的身體究竟是怎樣的,就好像在以有趣地遊歷,走入一個神秘世界。

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所寫的《人體內》讓我們看見這位巴塞羅那大學生物學博士、龐培法布拉大學巴塞羅那)科學傳播碩士,加泰羅尼亞科學傳播協會成員,在融合了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同時,以一種極為有趣,易於人懂得的方式寫了這本科普書籍,關於人體內的精妙運行,以便更好地愛護自己。

而作為繪圖者則是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他常年為報紙及兒童雜誌繪製插圖,與西班牙及歐洲其他多個國家的出版公司合作。1998年榮獲西班牙文化部頒發的第二屆國家插畫獎。因着他的嚴謹又有趣的插畫,讓我們更從繪本中領略好玩與嚴謹的知識內容。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什麼呢?

一、巧妙的類比,有趣的模擬學習

對於孩童來說,人體是一個不太能夠透過我們的皮膚去看見內里的種種運轉,在這個層面,作者給我們劃分出4個板塊來理解,告訴我們人體內的“高效工程"是什麼,人體內的“長期工程”又是什麼,而人體內的“河流”是怎樣呈現的呢,以及講述人體的直立姿。

在這四個部分我們將原本看似模糊,不知從何說起的人體,細分成四種考量的方面,比如說,所謂的人體內高效工程,其實是為了讓我們能夠對周圍迅速做出反應的神經系統,在講述這個工程時,將它分解成樂團的指揮,也就是人的大腦,以及思考記憶,還有人的睡眠,以及我們的內置時鐘,和內置溫度計。

在這樣的表達里,我們從關鍵詞就可以大致了解它所說的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和運轉方式,也是讓我們能夠在圖文結合的指引下,更好的理解人體由哪些部分構成了我們高效運轉的。學習也因此變得有趣起來,即便我們成人在看了這本書籍,也會覺得它的趣味和嚴謹足以讓我們細細研讀,而對於孩子來說,有趣好玩的同時,將原本是枯燥的知識就這樣理解起來。

二、愛護自己的身體,從了解自己的獨特之處開始

在我們去細細看自己的身體是由哪些部分組成,以及它如何運行時,我們何嘗不是在更細緻地去了解我們自己,那些被生物書籍中划出的概念和詞語,在繪本里,卻成了一種有趣的體驗與分享,比如在看見大腦的描述時,但那一個充滿特殊意味的插畫,就讓人忍俊不禁,又回味悠長。

說大腦是樂團指揮,所以讓一個孩子的大腦變成了一個容納更多小孩子的動作,告訴我們它可以控制我們自己思考,吃東西聽音樂,甚至發明創造等等,如此巧妙的繪製,將大腦這個樂團指揮的形象一下子躍入人的腦海里,而這種表現手法,更讓人為之好奇,它還有哪些有趣的部分,又有哪些特點呢?我們可以怎樣好好愛護它呢?

在這樣的疑問里,我們看見自己的身體是怎樣組成的,我們每天是怎樣的運轉的,以及成長的我們經歷了哪些,原本枯燥不易細細講述的話題,在跳舞的骨骼圖畫里,去理解骨骼的原理,去理解人肌肉的樣子,以及我們血液是怎樣像河流一樣在我們身體里流動的,每一個話題都足以讓我們研究半天,討論半天。

而這些,在《人體內》,我們一起靜默地看着這份指引,去看見作者給我們科普知識的用心,寓教於樂,極為準確吖,一起走入這個神秘卻又細緻認真嚴謹的繪本里,體驗一番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