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會有“醜小鴨時期”?專家教你怎樣安然渡過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王心怡

每個小朋友都可能存在一個“醜小鴨時期”——孩子從6歲到12歲在不停換牙的過渡階段,這也是目前家長前來口腔正畸科諮詢“矯牙”最集中突出的一個階段。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正畸科副主任醫師周晨表示,家長關注兒童牙齒健康是好事,但不必過度焦慮。家長應交由專業口腔正畸科醫生結合各項檢查來作出判斷,選擇最佳的干預時機和方法。

“醜小鴨時期”勿過度焦慮

“其實換牙期遇到的一些問題是暫時性的。”周晨表示,例如一些輕度的換牙期間牙齒不整齊、暫時的咬合過深等,專業上稱之為暫時性的錯頜畸形,並不一定需要馬上進行矯正,因此,此階段也是家長要謹防被“販賣焦慮”的商家所誤導的時期。

熱門問題與不同年齡階段相關

哪些問題是家長們最關心的熱門問題?“近兩年來,對於6歲以下低齡兒童,最熱門的諮詢問題是牙齒不齊、咬合深、地包天等。”周晨特別提醒低齡兒童家長,有的人覺得乳牙壞了沒關係,反正要換牙。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乳牙齲病若導致乳牙過早脫落,應及時就診,以免造成恆牙錯位、阻生等更嚴重的問題,導致後期需要矯正、或者使得矯正難度增加。培養正確的刷牙習慣、維護良好的口腔衛生非常重要。”

“而骨骼發育的問題,則多在青少年時期八九歲成為諮詢熱點。最突出的兩大類:是俗稱“地包天”的下頜前突,和俗稱”哨牙”的上頜前突和/或下頜後縮。”周晨表示。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諮詢孩子“口呼吸”或“腺樣體面容”的問題,是否需要治療?如何治療?這需要專業的口腔正畸醫生、有時甚至聯合耳鼻喉科或睡眠專科的醫生共同檢查診斷才能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科學選擇治療時機和方法

不同的口腔正畸相關問題,治療時機和方法截然不同。“很多人認為兒童牙齒矯正應該等到換牙後再進行,這也是誤區。”周晨提醒,“最典型的例子如反頜‘地包天’,家長應在發現的第一時間就診,交由專業正畸醫生判斷適合介入的矯治時機和方法。比如有些反頜是由於餵養習慣不正確造成的,儘早就診通過改變餵養習慣就可能有所幫助;有些是由於牙齒的錯位造成的,需要立即進行矯正;而有些存在嚴重的骨骼畸形,需要等成年後進行手術。”

對於乳牙“地包天”,從生理年齡來講,3-5歲是第一個最佳矯治時機。此後針對恆牙的“地包天”還有不同的矯治時機,例如更換門牙之後至青春期前的8-10歲、換牙完成後的12歲左右和18歲成年後。簡而言之,為了獲得較佳的矯牙效果,家長需前往正規的醫療機構,由專業的口腔正畸科醫生檢查診斷,進行規範治療。(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新華社資料圖(圖文無關)

責編 | 孫唯

校對 | 謝志忠